创新生动力,转型出活力。历经14个季度的调整,长春经济增速重返“8”时代。今年上半年,长春GDP增长8%。
经济稳增长,城市更漂亮。
走进森林城,草木葱茏,绿树成荫,令人心旷神怡。
感受文明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文明守礼,蔚然成风。
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春发力、再发力,提速、再提速。
今天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从经济发展,旧城改造,美丽长春,文明城市建设等角度,聚焦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
立足吉林看长春、放眼全国看长春、走向世界看长春。面对老工业基地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艰难处境,长春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机遇,落实省委提出的“打先锋,站排头”这一要求,全面解放思想,围绕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定位,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服务业集聚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增速重返“8”时代。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1.1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3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339.8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9.6%。
工业经济:引领振兴攀新高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今年1—7月,全市工业生产稳中有升,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08.2亿元,增长8.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个和3.2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七大产业实现增加值1412.6亿元,增长8.1%。地方工业、民营工业和中小微企业增长较快。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620.1亿元,增长14.8%,增速高于全市工业6.2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39.3亿元,增长17.2%,增速高于全市工业8.6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7%,高于全市工业5.1个百分点,其中,中型企业增长8%,小型企业增长16.6%,微型企业增长29.9%。
支柱产业拉动作用强劲。汽车、农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4025亿元,同比增7.7%,净增产值288.6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汽车产业完成产值2932.5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一汽产销整车128.8万辆和12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9.4%;完成产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4.5%。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690.6亿元,同比增长12.7%。轨道客车及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401.9亿元,同比增长7.5%。
新动能逐渐发力。战略新兴产业完成产值922.2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高于全市增速4.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和光电信息分别完成产值185亿元和296.3亿元,同比增长22.3%和11.3%。新入规的346户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19.1亿元,净增72.1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60个新增产值亿元以上投产项目实现产值80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
地方工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包括九台、双阳在内的县(市、区)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079.6亿元,同比增长17.5%,净增产值160.7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九台、农安、德惠、双阳产值增速均超过了17%。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发展平稳,累计完成产值3153.3亿元,同比增长6.4%。
民营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2%。其中,规上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257亿元,同比增长17.9%,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46%。上半年,全市新登记民营企业户数17434户,同比增长8.1%;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9607户,同比增长18.6%。全市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5.7万户,同比增长20.7%;个体工商户达到44.7万户,同比增长16.2%。
招商引资:厚积发展“硬实力”
如今,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紧迫、民间投资意愿下降,长春招商引资工作在这种巨大挑战之下迎难而上,持续发力向前。今年1—6月,全市实际利用内资893.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9.6%,同比增长21.1%;实际利用外资42.7亿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7.7%,同比增长14.8%。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部门站在落实“打先锋、站排头”要求、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和全局高度,主动作为、积极突破,狠抓招商和项目不放松,进一步聚集各类资源要素,全力做大经济“底盘”,为长春振兴发展增动力、添后劲、强支撑,并掀起了新一轮的招商引资高潮。
上半年,全市呈现出高位有力统筹、督导强劲调度、活动异彩纷呈、项目快速推进的招商工作新气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在境内外推动项目,高频会见、接触客商,引领带动全市招商活动持续展开。多位副市长分别率队赴北京、天津、杭州、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扎实开展招商活动,收效显著。各县(市)区、开发区党政负责人将招商工作作为“第一要事”,积极“走出去”对接项目。同时,全市招商引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招商引资大会精神,从体制、机制、方式上着手,精心谋划,创新求变,掀起“以大招商引来大项目、以大项目撬动大发展”的新一轮招商热潮,并积极创新方法和思路,突出产业招商,努力通过招商引资提高经济活力。上半年,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商务局联合举办的长春市产业招商专题培训班,积极推动全市在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上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二道区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将更多有效投资注入到现代物流、商务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投资结构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着力向“短板”发起总攻,在高科技、总部经济、新型工业、新型城镇化方面有所突破;汽开区通过建设一系列重大项目,进一步做大汽车产业规模,完善汽车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净月高新区规划“一核、三带、九园”的城市空间布局,瞄准高端、高洁、高效的产业方向,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三业并举、融合共生、互动发展”的产业格局……年初以来,全市各地全力推进产业招商,调动产业部门的积极性,集聚招商能量、壮大招商力量、形成招商合力。
“外资内招”新模式加速项目对接。市商务局注重发挥在全市招商工作中的枢纽作用,从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宣传创新入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招商新体制。积极实施“外资内招”新模式,锁定150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客户资源档案。同时,与各市直部门密切沟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其中,与市卫计委就国药集团在长春建设基因检测中心、医疗耗材配送、康复医疗中心、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进行深度交流,多次赴京、豫考察洽谈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全市初步形成了高层推动、上下联动、横向协动、积极主动的招商新格局。
此外,年初以来,长春市商务局对全市招商工作的统筹谋划进行了强化,加强招商项目跟踪调度。按照全省“三抓”大会、全市“三早”行动的要求,对进入省、市调度系统的重点招商项目每月一调度;对市领导出访活动中助推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督导,协调推动解决进展中存在的问题,立促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招商部门通过强化服务,切实为招商引资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各地、各部门在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政策创新、优化服务、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等方面,措施实、力度大、理念新,力促全市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项目建设:全面发力赢“三早”
今年,按照长春市经济发展的动力需求及争先进位的自我加压,长春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20%以上,投资规模达到6000亿元左右。其中,计划建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00个、年度计划投资约3600亿元左右。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长春市将以“三早”项目为抓手,带动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长春市将在深入开展集中审批、集中会商、集中开工“三集中”百日会战和建立、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同时,大力推进项目谋划和储备,围绕城市功能不完善、民生保障不充分、县域经济不平衡等七大发展短板,全力谋划和储备一批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投资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里的大盘子,获得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将针对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向,集中力量引进产业项目,市、区两级领导将带头“走出去”招商,努力形成“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此外,长春市还将狠抓项目管理,市、区两级发改委和各条战线主管部门将牵头对本领域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100亿元以上、“三早”项目、领导包保项目逐月进行调度,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将按月、全面、准确报送项目进展情况,由市发改委汇总分析后上报市委、市政府;由长春市统计局牵头,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长春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库手续完善,500万元以上项目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将加大考核评比力度,重点项目实施挂牌督办,按季度对各作战单位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并向市委常委会报告,激励各参与单位不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