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生救治患者培养人才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9-01

  8月30日上午9点,双侧髋关节高位脱位的3岁藏族小姑娘卓玛(化名)被推入手术室,进行首次单侧治疗。矫正手术将进行三次,持续时间超过两年。

  而就在一个月前,这样复杂的手术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还难以完成。

  今年7月31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杨劼随第六批21人的援藏医疗队抵达拉萨,填补了西藏儿童骨科专业诊疗的空白。

  从2015年北京市第一批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人才队伍进藏,截至目前,从北京22家医院派出92名专家人才,协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成为西藏唯一一家“三甲”级医院。

  8月27日,拉萨市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内,北京积水潭医院儿童骨科援藏医生杨劼正在与其他医生会诊一位藏族老年患者。摄影/新京报记者 赵亢

  8月27日,一位藏族大妈双手抬起,祝福并感谢拉萨市人民医院落松群培医生对她的治疗。摄影/新京报记者 赵亢

  手术两小时后险些站不住

  正常的股骨头是在髋臼内,但由于遗传等因素,卓玛的双侧髋关节在妈妈子宫里时就出现了高位脱位。几个月前,卓玛家里发现,孩子走路时撅着屁股。家人带着孩子求医问药,却得知在当地无法治疗。杨劼来到医院没多久,卓玛的手术就被安排上了。

  8月30日上午十点一刻,杨劼走进手术室,主刀卓玛的手术。“我算上手术台比较早的。”杨劼说,此前有不少援藏医生因高原反应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为此医院给了大家一段休息适应期。在这期间,杨劼看到有患者求医,没忍住就上了手术台。卓玛的手术前,杨劼已经完成了七八台手术。

  然而高原环境终究给援藏医生们带来了桎梏。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