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昨天继续召开,本次会议期间,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受市政府委托,作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议案办理暨相关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到,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增设企业服务功能开通以来,共接到来电3.5万件,已全部解决。本市将探索适用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沙箱监管”措施,设置一定的“观察期”,推行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和政务服务“体检员”机制。
今年计划引进紧缺急需人才5000名
王红介绍,市政府对做好议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确保企业轻装上阵。2019年顶格减征相关税费,为企业和社会减负约1800亿元。完善人才引进服务机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新增“绿色通道”“以才荐才”等多种引才方式,2018年引进2300名、2019年引进3589名,2020年计划引进紧缺急需人才5000名,平均每年引进人才增长近50%。实行积分落户政策,2018年、2019年共有12046名申请人取得积分落户资格,截至6月30日,已为其中11357人办理落户手续,随迁子女8730人,共有20087人成为“新北京人”。
12345热线接到3.5万件企业来电
《报告》提到,本市将行政审批事项由2018年的2298项压减至目前的1121项,精简比例达到51%。目前本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设定的证明已全部取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增设企业服务功能,开通以来,共接到来电3.5万件,其中咨询类2.2万件、诉求类1.3万件,已全部解决。
《报告》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在市场环境方面,市场准入仍存在隐形门槛,政务服务方面,简政放权力度还需持续加大,信息共享需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方面,检查部门、检查次数仍然较多等。
不得额外对民营企业设置准入附加条件
王红介绍,本市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真心实意敞开市场大门,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机会。按照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本市新增产业禁限目录要求,对不合理准入限制开展整改。建立行政审批实施情况定期评估机制,对行政审批相关的评估、核查、登记等环节的隐性壁垒进行清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电力、电信、铁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改革,不得额外对民营企业设置准入附加条件。
做好政府权力减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扩大告知承诺制改革范围,大力推行电子证照和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减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拓展新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广度、深度,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
对新业态新模式设置一定的“观察期”
本市将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一是积极推进信用监管,制定信用分级分类标准,出台信用信息评价实施细则。完善全市统一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明确失信行为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认定范围、标准和程序,细化信用惩戒措施;开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
二是大力推动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包容审慎监管目录库并动态调整,探索适用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沙箱监管”措施,设置一定的“观察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处置。三是健全各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清理规范和修订完善边界宽泛、执行弹性大的监管执法规则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