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凝心聚力推动人才工作实现跨越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8-30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推进兰州转型跨越发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多种要素的聚合裂变,居于首位的就是人才支撑,势在必行的是“人才强市”战略。十八大以来,我市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释放和增强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动能,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我市党管人才的内涵日益丰富,选人用人的视野更加宽广,人才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为活力、小康、生态、魅力、幸福兰州建设打造了强有力的“人才引擎”。五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人才和平台双重引领效应,扎实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建功立业,为兰州尽快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天地同流的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这是一个催人奋进、大有作为的时代,社会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爱才、惜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当今世界,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率先发展。甘肃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对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深刻地认识到,“区域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思想引领行动。近年来,兰州市坚持以人为本,立足转型跨越发展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创了人才工作的崭新局面。

  打好“组合牌”

  多措并举培养人才,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真心诚意留住人才,兰州市打出了一副人才工作的“组合牌”。

  打好“育”字牌让人才“树”起来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提出的这句治国名言,在270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适用。意思是:要做一年的计划,不如种些稻谷;要做十年的计划,不如种上树木;要做终身的计划,不如培养人才。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兰州市首先以增强自身肌体、提升造血功能为基点,全面加强各系统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党政部门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采取理论培训、实践锻炼、选拔考试、考核评价等多种手段,不断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2010至2016年,全市共举办县级干部培训班92期、培训干部6500人次,举办各类党外人才培训班105个、培训人员6660余人次,组织干部网络远程培训5.18万人次,选配挂职锻炼干部799人,公开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808人,选招“民生实事”、“三支一扶”及“进村进社”大学毕业生7484人。

  教育系统建立了以学校或片区为单位开展校本基础培训、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全员提升培训、以市为单位开展骨干高端培训的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形成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金城名师”的五级梯队“金字塔”式名师培养的“兰州模式”;采取集中学习、考察名校、分散实践、高级研修、课题研究、境外培训等方式,努力建设一支专家型、管理型、领导型、复合型的校长人才队伍;组织开展了“异校师徒结对”、“1+N”教研活动、小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等教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2010至2016年,全市通过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挂职锻炼、海外研修等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12.2万人次,选派7000人次到国内外研修;培育出省级“陇原名师”10名、金城名校长46名、金城名师73名、金城名班主任56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48名、市级“骨干教师”1167名、市级“教学新秀”828名,组建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155个。

  卫生系统每年选派一批副高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和临床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省内外重点医疗机构进修;采取与省内外高等院校联合办班等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通过省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师带徒”及顶岗进修、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形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2010至2016年,全市共招录医疗专业技术人员485名,培训基层卫生人员7064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271人,选派1905人到省内外重点医疗机构进修,选派305名中青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美国、加拿大、丹麦、台湾等地研修。

  文化系统着力培养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金牌导游、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专业人才,在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打造文化精品,培养文化名家。2010至2016年,全市举办宣传文化人才培训班200余期、培训4.8万人(次),推出“金城文化名家”26名。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各级各类企业,着力培养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已评选出“金蓝领”高技能人才188人,正在评选首批“金城创新创业非公企业家”;

  在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培养村级干部、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推出“乡村致富之星”189名;

  在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训社会工作人才3520人次,培育志愿者5262人、组建志愿者队伍34支。

  人才培养的星星之火,正在以势不可挡的燎原之势,点亮金城大地。

  打好“引”字牌让人才“流”进来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

  包容开放的兰州,以“河汇百流”的精神,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每年年初,市上向各区县、各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征集引才目录,制定举办招聘会的具体计划,明确各场次引才类别、主体和规模,有步骤举办各类招聘会。2010至2016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招聘会1886场,职业介绍成功人数120594人。

  各用人单位按照“缺什么”就“引什么”的原则,及时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如,针对兰州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聘任6名国内建设工程领域和轨道交通行业的知名专家为技术顾问团队,通过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助勤等方式柔性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0名,引进160余名具有5至10年相关工作经验的甘肃籍人才回兰创业。

  从2011年开始,兰州市逐步推行“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先后确定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榆中县、轨道公司和市卫计委等三个重点区域、四个区县、一个部门和一户企业为试点单位,出台引才优惠政策,加大聚才平台建设,优化人才服务环境。2010至2016年,“人才特区”共引进各类人才31397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138人,从海外发达国家引进的高端人才63人。

  在每年的深圳“留交会”、大连“海创周”和武汉“华创会”等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上,兰州市认真组织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参加,大力宣传兰州市优惠政策和发展机遇,积极开展项目推介和人才对接引进,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来兰创新创业。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近两年,兰州市先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实用人才7361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的942人。采取调动、聘用等方式,刚性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701人;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有偿咨询、课题研发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189人。

  此外,兰州市还通过合作项目、共建实验室、开展多种研究合作等形式,与中科院、中科院近物所、瑞典隆德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家科研院所和4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2015年9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副总工程学旗、国家铁路局正高工谢晓东、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李言等专家来兰开展咨询活动,会诊把脉兰州“一带一路”建设。

  诸如此类,每年都有一批国内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专家学者来兰传经送宝。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