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聚东莞 产业添动力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8-29

  一个地区的人才结构好比金字塔,处于塔尖的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这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愿意落户东莞,他们的到来为东莞的产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他们与东莞之间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本期,我们试图了解他们和东莞擦出的新火花。

  1 博士们带来的前沿技术

  在封闭的房间里,即使信号极度微弱,装有传感产品的机器人都能准确探测到精准方位,在其“脑袋”里形成全新的位置地图,并进行室内定位……这是由王东海团队通过传感技术、磁导航技术与定位算法相结合研发出来的“室内磁导航定位系统”。

  “回国后,我发现国内尚没有一项技术可以应用在室内弱信号场景,可预见这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和发展空间,于是我运用在国外学习到的技术和算法,把它们融合到产品研发中。”王东海说:“在研发的一年时间里,公司创造条件让我带领整个团队昼夜不分地研究,不断地试验新的算法,仅代码就写了近10万行。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被我们研发出来了。”

  王东海谈道:“如今这项技术已趋于成熟,研发出的产品也相当稳定了,可以运用在机器人定位等领域。最近公司也在计划将该产品实现产业化。”

  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制造市场的背景下,国外企业掌握和垄断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由于国内设备在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瓶颈,华为、OPPO、vivo等都会大规模采用国外设备。但是思谷智能的王东海及其团队却在东莞实现了另一种突破,通过创新发展,让高大上的技术跟东莞的产业联姻,王东海及其团队研发出了“接地气”的产品。

  “激光是世界上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我被它的魅力所吸引。”法国归国博士、现任正业科技激光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的肖磊说,如何将高大上的激光技术和东莞智能装备更好地融合起来,是他们团队不断奋斗的目标。

  在倍增试点企业正业科技的展厅里,形状各异的半导体、手机外壳、金属工艺品、柔性产品等摆放在玻璃柜里。这些都是通过激光技术“雕刻”出来的产品。

  一个通过激光技术“雕刻”在电路板上的二维码,虽然只有指甲的十分之一大小,但是其纹路清晰可见。扫码枪扫一扫二维码,读取的数据传输到自动化生产的MES或ERP系统,就可以回溯到产品的来源,包括产地、工序、物流等要素。

  “这个二维码还可以应用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不仅能收集机器人运作的数据,还可以追溯到每个工序的数据,通过激光工艺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制造,这样的应用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2025’。”在肖磊看来,激光和智能装备的应用好比做衣服,以前的手工制造好比传统的针线缝纫,自动化生产线犹如缝纫机,而激光技术相当于机器“绣花”。“激光技术是产业链当中尖端技术之一,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起来,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何迎合市场需求,将高大上的激光技术定制在产品里,也是肖磊及其团队日夜研发、攻坚克难的目标。“一周我试过3天晚上通宵工作,客户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就算是加班加点,也要完成工作任务。”肖磊说。

  以芯片上的半导体产品研发为例,最小的尺寸仅有圆珠笔头的四分之一,在客户的要求下,肖磊及其团队研发出的产品的激光切割线宽小于20微米,其精密度比传统的生产工具高出5倍。

  2 在莞圆梦“产业化”

  “我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从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海归博士到博士后,从中学教师到正业科技激光中心主任。”肖磊说,无论变换着何种角色,从乡村走到大城市,再走到法国,其对“光学”的兴趣和热情有增无减。

  肖磊于2008年赴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继续从事球微腔激光器技术的博士论文工作,在法国实验室首次使用两根半熔锥光纤耦合稀土掺杂球微腔,成功拍频观测到产生光微波信号,该研发在信号探测或传感器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在肖磊看来,实现产业化才是科研的根本。这些激光技术具有前沿性,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自从加入正业科技以来,肖磊负责组建激光创新团队,先后创建了激光精密切割实验室、超快激光应用实验室等,依托实验室研发平台,开展工业激光加工制造前沿技术及高端激光精密加工装备制造技术的研发,并创立“正业激光PIL”品牌,从事激光工艺、激光装备制造、自动化智能装备等技术及产业化的研究。

  激光及相关应用产品约占正业科技业务板块的四分之一。得益于该技术的应用,企业的业绩获得高速增长。据正业科技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374.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24%;实现营业利润9031.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9.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71.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64%。

  与肖磊“归国”发展不同的是,王东海回国源于其博士导师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李国民。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东海得知李国民参与创办了以新型感知技术为核心的思谷智能,专门从事智能制造感知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这是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一种创新路径。

  与李国民的一番谈话,改变了王东海的想法,从美国回到国内,来到东莞松山湖。“在美国,科研等实验环境很好,但是科学研究最终的目的是做出产品,为社会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在实验室里多写几篇论文,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搞科研的人经常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探索未知”,这需要他们练就一个很强的本领,就是“看得见未来”,至少“看得见未来的方向”。王东海觉得看见了自己在美国的“未来”——上面有一层触手可及的“天花板”。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