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中跃上新高度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8-15

  困难与机遇并存,瓶颈与突破交织,新旧产能轮替,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福州的真实写照。

  过去5年,福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改革中激发市场活力,在优化调整中提升发展质量,在创新中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具有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优的新福州,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中跃上新高度。

  优化结构

  促进“质”“量”齐升

  近年来福州国家战略汇集,“五区叠加”,迎来历史上少有的机遇最多、最优、最密集的黄金发展期。然而,福州也与全国各地一样,为产业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所困扰。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机遇当前,福州发展步伐坚定,目标明晰——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福州产业要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

  “三去一降一补”,过剩产能一方面通过“去产能”退出市场。截至2017年4月底,我市退出和压减钢铁(粗钢)产能50万吨,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化解船舶产能21万载重吨,提前2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另一方面过剩产能通过升级,摇身变成“紧俏产能”。比如祥鑫铝业建成二期项目,打开高端特种铝合金市场,成为长江以南首家进军特种铝合金材料生产领域的民营企业。

  去年以来的数据显示,我市纺织化纤、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整体或局部呈现出逆势增长态势。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发展压力在主动转型升级中正得到疏解。

  稳中求进。2016年以来,“抓征迁、促落实”百日攻坚行动和“抓招商,促发展”专项行动迅速展开,狠抓项目扩投资。

  抓项目,产业“造链”“补链”“强链”,抓出集群成链。

  京东方便是一个例子。2年前,福州还在为电子信息产业“少屏”而苦恼。京东方解决了这个难题。如今京东方斥资300亿元兴建的“超级工厂”已在繁忙运转。它不仅填补了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短板,还带来了10余家配套企业、超80亿元的配套项目投资,自成一条显示器产业链。

  稳有基础,进有机遇。电子信息产业突破1000亿元大关,纺织业突破2000亿元……攻坚中,福州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壮大规模。

  市经信委副主任谢竞红表示,在现有5个千亿产业集群基础上,福州正在着力打造“142产业体系”,即纺织化纤一个三千亿元产业,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子信息四个两千亿元产业,石油化工、新能源两个一千亿元产业。

  深化改革

  释放发展活力

  台风刚过,温泉公园路69号的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恢复了平日的繁忙景象。成立5年多,这里已成为全省项目审批环节最少、时限最短、审批材料最简、审批流程最优的地方。

  与之呼应,另一阵地——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于2015年2月,在高桥路69号开张。两个中心构成了福州特有的“一体两翼、双轮驱动”政务服务格局。依托两大阵地,福州先后开展5轮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70项、下放234项,成为目前全省保留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的设区市。

  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黄建新表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权力放给市场,破除了限制市场发展的种种障碍。”

  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一面改革的大旗在此高高扬起。这里先行先试,相继推行了“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简易注销”等18项商事制度改革,并推广至全市。

  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市场主体为25 万户。这一数字,2016年激增至40万户,目前已突破50万户大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薛文介绍,福州已成为全国市场主体准入审批时限最短的城市之一。

  改革快马加鞭,驰骋于各领域,一步步重塑市场肌理。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