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召开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以“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为总要求,重拾信心、重塑形象、重振雄风,系统构建五大发展生态,加快建设国际时尚智城,切实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成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排头兵。这意味着我市接下来将热火朝天地做这一系列大动作,那么具体到“国际时尚智城”怎么建设、“五大发展生态”又如何构建呢?温州商报特邀温州部分知名专家学者,从他们的专业领域出发,谈谈他们独到的意见建议。
全会提出了“系统构建五大发展生态,加快建设国际时尚智城”的目标。这是在“时尚之都”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当前温州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作为早期温州模式特征之一的大量家庭作坊式的小微企业,一直被鄙视为“低小散”,而不受待见。培育大企业和引进大企业已成为政府不假思索的理念。但是,科技专家却告诉我们“过去在牛顿力学指导下的工业化2.0时期,是大企业占主导地位;而在今后量子力学指导下的工业化4.0时期,温州这样的小规模家庭企业可能有再次复兴的机会。”事实上,历年来单相思的引进大企业思路收效甚微,温州民营小微企业的顽强生命力则即使在不利的生存环境下仍能焕发蓬勃生机。
今年在大拆大整的大背景下,温州小微企业面临着厂房租金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小微企业依旧是温州经济增长的主力。2017年1-5月份,温州规上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218.65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1.8%,同比增长9.2%,增幅高于规上工业1.7个百分点,也高于大中型企业3.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2.4%。可见,政府在市场准入上规模歧视政策很难有正面的效应,相反,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才是政府应有的职责。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生态、城市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政治生态的优化和国际时尚智城的打造,温州的产业组织结构也必定会在新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下不断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