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建立引进人才培养“导师制”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7-11

  日前,铜鼓县柔性引进宜春学院教授、博士10余人,与县内11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对接,为旅游、农业、工业、电商等多个领域的发展献智献力。这是该县大力实施“招贤引智”工程,服务旅游服务业、生态工业、有机农业和城市建设“四升级”的一个缩影。

  人才聚则事业兴。近年来,该县成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破解人才引进“瓶颈”,全力打造“人才洼地”。该县在人才引进待遇上开辟绿色通道,凡引进的人才均聘为事业干部,安排保障性住房,在本县购买商品房的,给予一次性2—5万元的安家补助,配偶享受随迁政策等,确保引进人才留得住。仅近两年就吸引了全日制“985”高校本科毕业生、全日制研究生等各类紧需人才62名,改善了全县人才队伍结构。

  该县还积极调查摸底建立铜鼓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在外乡贤、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在铜鼓籍创业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成立了铜鼓商会,加强与在外创业人员的沟通联系,多次邀请他们回乡参观考察,激发他们的返乡创业热情。同时,对返乡创业项目,在用地、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据统计,几年来该县累计吸纳返乡创业资金达4亿多元,创办生态农庄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49个,创办企业18家。

  该县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引进人才的培养、锻炼和使用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该县大胆创新,建立了引进人才培养“导师制”,由引进人才所在单位“一把手”进行“一对一”联系培养,专业技术岗位引进人才,由所在单位分管领导、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经验丰富的专业领军人才进行“多对一”联系培养,并将引进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建立完善“六个一”制度,通过组织一次考察,召开一次座谈会,做好一次汇报,给予一次奖励,进行一次走访,组织一次培训,深入了解引进人才的思想动态、工作业绩、德才表现,实现对引进人才的滚动管理、动态培养。此外,该县每年还选派100名左右的引进人才及干部到基层、党建、维稳、项目建设“四个一线”培养锻炼,提高其执行力、操作力和运作力。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