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积极主动打造出人力资源吸纳地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7-07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会议提出了“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蓉漂’计划”的新思路。这昭示着,“人才”已然占据成都的城市动力结构重要一环。

  “创新创业”催化剂,激发生产积极性。如今是一个每个梦想都能开花的时代。自国家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振兴战略计划后,“双创”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词汇,代表着一种经济现象、一种思想解放和一次价值取向的改变,我国也慢慢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道路上迈进、从世界的“制造工厂”向“人才新阵营”的性质上转变。5月举行的“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外籍人才招聘区域里,聚集了近300名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应聘人才,吸引了近600名外籍人才注册。作为西部枢纽地区,成都要做好简政放权、进行产权的体制机制改革,同时要利用自身区域资源和西部人才汇聚优势,推动“双创”趋势更快、形势更好、声势更大,招揽住西部人才、吸引住他方人才,积极主动打造出人力资源吸纳地、经济发展新动力。

  “管吃管住”定心丸,营造生活好环境。“管吃”即高薪资待遇和发展平台。从一方面来看,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高薪资待遇无疑是吸引人才的关键手段。在成都毕业季人才交易会的高层次人才交易区、优势新兴产业人才招聘区里,参展企业已经开始上演高薪“抢人”的戏码,最高月薪开到4万元。另一方面,吸引人才并不是要“圈禁人才”,相反,城市发展应该更加注重人才交流培养和未来发展。通过积极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支持高级人才考取学位和出国深造、校企联合办学培养人才等路子,满足个人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增强个人素质、适应知识更新的要求,从而在吸引人才的同时,创造良好学习发展环境。

  “管住”即针对人才落户和生活的优惠政策。从前些年的“北漂”到现在的“蓉漂”,这充分说明了成都的吸引力。今年开始,成都市正式发布了“成都人才36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将增加至20亿元,增幅近1/3,其中市级层面增加为2亿元,区(市)县设立总额不少于18亿元。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要求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这些信息传达出人才政策顶层设计上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实现了人才政策的连续性和突破性。可以欣慰的说,成都市人才政策一直在做“加法和乘法”。

  21世纪最强的竞争力就是人才资源,成都正值大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发展自贸试验区的机遇时期,必须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破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成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和经济社会因素,构筑成都人才高地,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劲动力。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