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贵川”到“京津冀+云贵川”,中国保信集团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向曹妃甸走来
早在2012年,姚义纯就曾到曹妃甸考察。
当时,曹妃甸正处于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但同时又带着“肯定”与“否定”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姚义纯在这块土地上行走,用独特的视角审视着曹妃甸:港口、码头、交通、陆域、产业……一切的一切,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着内心的筹划与考量,姚义纯辞别曹妃甸,回到了清镇。
贵州清镇职教城建设正酣。
清镇职教城,是保信集团精心打造的“生态园地、科创基地、人才高地”,它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成为中国保信集团“云贵川”战略的得意之笔。但是,保信集团的“下一步”该怎样走?
一个历史性的机遇破空而来。
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次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 “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与此同时,国家出台政策,积极推进环渤海经济圈合作提档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如春潮拍岸。一时间,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协同发展的浪潮,在冀东大地此起彼伏。
唐山捷足先登。
2015年10月19日,时任唐山市委副书记、曹妃甸区委书记王立彤,时任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税勇率唐山(曹妃甸)党政考察团来到贵州,参观考察清镇职教城的规划建设,并希望中国保信集团携清镇职教城的威势,到唐山共同打造曹妃甸“世界新港、协同新区、渤海新城”。
姚义纯慨然回应:“清镇职教城建设已近尾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中国保信集团未来的发展方略一定作出调整,这个调整,就是要走出 云贵川 ,走向 京津冀+云贵川 ,这与曹妃甸的建设 世界新港、协同新区、渤海新城 战略有着高度的契合——曹妃甸,将是我们未来重要的选择之一。”
因此,中国保信集团公司谋势而动。
一个月后,国家工信部和京津冀三省市共同举办“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活动中,曹妃甸区人民政府和中国保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曹妃甸职教城投资合作协议》,确定曹妃甸职教城由曹妃甸区人民政府和中国保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不久,北京曹妃甸职教城投资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谋势者达天下。
路 径
中国保信集团选择曹妃甸,有着资源、区位、产业的诸多考量,但最根本的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一条科学的路径
历史的进程,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趋势。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领导人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在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一个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它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因此,“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响应。
按照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通过海上自贸区建设,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战略上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在这个闭环中,曹妃甸成为重要的一个点——它通过蒙冀铁路,实现了海上与陆地的联通。
蒙冀铁路又称“张唐铁路(张家口—唐山)”、“张曹铁路(张家口—曹妃甸)”。2015年12月,蒙冀铁路全线通车,西北通过张集铁路(张家口—内蒙古集宁)与临哈铁路(内蒙古临河—新疆哈密)、兰新铁路接轨,有效地与内蒙古的“六干七支”和新疆“四干四支”铁路网络相连;东南与张唐(曹)铁路相接直达唐山曹妃甸,这样,内蒙古、新疆乃至中亚和蒙古国等地区,正是通过曹妃甸找到了新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