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2017年昆明市工业经济攻坚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打造“4+4”重点工业产业,补短板和强根基并重,稳存量与扩增量并举,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全力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
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8%
《方案》明确了2017年工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新培育16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力争增长10%。其中:非烟工业增加值确保增长12%,力争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3%和8%。
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完成670亿元、力争70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占制造业比重的60%,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占比提高到45%以上。其中,非电工业投资完成550亿元。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8.5%以上,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不低于120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2.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0%,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结对帮扶100户重点企业
为确保完成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方案》还明确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稳存量、扩增量,推动工业增长稳步回升。稳存量,突出抓好3户烟叶复烤企业生产调度,力争烟叶复烤行业增长10%;梳理稳增长标杆企业,支持40户企业促销扩产,力争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结对帮扶100户重点企业,降低企业停产减产面。
扩增量,重点促进2016年已完工的34个重大技改项目、2016年新增入库的52户新建投产入规企业和80户小升规企业的产能释放,2017年再新增50个以上新建项目投产并形成增量,全年新增产值315亿元、增加值60亿元,拉动增长6个百分点。
实施4+4工业转型升级行动
扩销售、促生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提质。落实“五个一”工作协调机制,实施4+4工业转型升级行动,着力推进烟草、冶金、化工、非烟轻工4个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支持烟草行业促销去库存;支持昆钢转型发展;提升以铜、铝、锡等为主的深加工能力,实现有色行业增长7%以上。支持磷、钛化工精细化发展,实现化工行业增长5%以上。制定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确保全年增长17%以上。稳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落实,促进绿色发展。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抓龙头、强基础,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稀贵金属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加快昆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东风云汽搬迁技改项目和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确保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5%;加快呈贡云白药健康产业园、滇虹药业制药产业化基地、昆药生物医药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生物医药增长18%以上;加快锗、铟、镓等稀贵金属新材料项目建设及产业化进程,力争新材料产业增长15%;加快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云南省信息化中心、呈贡科技信息产业创新孵化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浪潮昆明云计算产业园一期投入运行,启动“云上小镇”二期、三期建设,确保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8%以上。
谋划300个工业信息重大项目
抓项目、优环境,强力推动工业产业招商。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经济攻坚的主旋律、主抓手,县(市)区、开发区主要领导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每月不少于一次专题研究产业招商工作。
实施精准招商,突出专业招商、商会招商、以商招商、定点招商,编制年度招商工作方案,建立工业招商项目库,全市谋划300个工业和信息化重大项目,投资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在政策扶持、社会服务、法治管理等软环境建设方面下工夫,提供优质高效的链式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落实工业园区在产业招商中的主体责任和核心作用,年内开展异地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不少于5次,全市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的比重提高到30%左右。
2017年,围绕4大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配套、轨道交通配套、机器人和通用航空产业,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积极引进软件和信息技术知名企业落户昆明,产业招商取得明显实效。
突出抓好“双百”工程
扩投资、增后劲,坚决遏制工业投资下滑。突出抓好“双百”工程,即:100项重点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全面梳理在库工业项目,确保年末在库项目600个以上;支持昆钢、云天化、云白药、云内动力、云铝、中铁建高新装备等大型企业,围绕优化拓展产业链扩大投资,引领和带动工业转型发展;支持政府性平台公司投资工业项目和园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围绕“两个一百”项目推进工作,按月召开投资项目协调会,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的瓶颈问题。
提高园区市场化开发建设水平
转机制、促改革,加快工业园区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昆明市“十三五”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突出抓好园区“多规合一”的相互衔接,强化规划环评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着力解决园区产业布局低质同构、恶性竞争问题。
研究出台《关于促进开发区及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意见》,提高园区市场化开发建设运营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工业园区综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分类排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排名靠前的园区,优先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对排名后三位的园区,约谈园区党政领导班子;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园区党政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积极拓宽工业园区融资渠道,进一步强化园区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能力。
启动智能制造专项行动
抓试点、促融合,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启动智能制造专项行动,率先在医药、装备制造、消费品、新材料等领域实施10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全面推动重点行业、优势企业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周期进行智能改造。组织20户规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活动。着力构建制造业“双创”平台及服务体系,促进、云计算、物联网与工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协同制造”试点,支持行业、企业搭建“用户对工厂”互联网平台,推动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方式创新。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打造国家、省、市三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体系。
扎实开展七大攻坚行动
会议还审议通过《2017年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攻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通过实施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32111”工程(即:包装策划300个以上、招商签约200个以上、落地开工100个以上、技术改造100个以上、竣工投产100个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提升规模总量,2017年确保完成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670亿元、力争完成700亿元;新开工45个亿元项目,力争完成52个;竣工40个亿元项目,力争完成43个。优化调整结构,2017年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占比60%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占比45%以上。充实项目储备,2017年,前期储备项目300个以上,开工建设项目300个以上(含新建和技改),竣工达产项目100个以上,新入库项目350个以上,年末在库项目600个以上。2018年,结转在库项目300个以上。
《行动计划》要求,扎实开展“七大攻坚行动”,为加快全市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策划包装攻坚行动,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瞄准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产业重点瞄准中药二次开发、生物制品、高端化学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用品;信息产业重点瞄准电子信息制造、智慧城市、;新材料产业重点瞄准有色、稀贵金属、石化新材料;全市策划包装300个以上优结构、增活力的项目。
招商签约攻坚行动,以策划包装项目为基础,实现工业和信息化招商签约项目200个以上,确保当年履约率达70%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招商到位资金占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的比重达30%以上。技术改造攻坚行动,实施“互联网+”战略,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引导全市300户以上企业启动技术改造,着力推进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拉动投资300亿元以上。落地开工攻坚行动,开展“一线排忧解难”活动,实现300个以上项目(含技改)年内开工建设。建设进度攻坚行动,确保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着力推进100项重点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加快建设。竣工投产攻坚行动,逐项制定竣工时间表,细化时间节点,确保浪潮云计算产业园(一期)等100个重点项目尽快竣工投产。项目承载攻坚行动,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成立园区发展基金,优化产业资金扶持方式;加大园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设施、生活性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全市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