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公司“走出去”如何规避风险?中西方工程公司项目运作有何差异?国际工程公司如何管理运营?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有哪些成功经验……在6月7日举办的首届北京国际工程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领导,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国际知名工程咨询公司及国内具有丰富海外项目运作经验的工程公司的高管等,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为“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出谋划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子牛,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分会会长荣世立出席论坛并致词,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设计处王三星,中设协副秘书长汪祖进、田军、吴存东、郝莹等出席论坛;论坛分别由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中设协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齐福海,荣世立及沃利帕森(中国)公司总裁邱鸿主持。
为了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机遇,广泛汲取外资企业和外资工程公司项目运作和工程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工程公司海外项目运作能力和水平,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中设协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分会与沃利帕森(中国)公司共同主办了主题为“‘一带一路’寻机遇,携手共进谋发展”的首届北京国际工程发展论坛。论坛采用专题演讲与专题对话的方式进行了交流。10位嘉宾作了专题演讲,并分全过程工程咨询,海外项目运作及风险管控,标准、造价与合同3个模块进行了交流互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实施,对于加强工程建设企业国际间的合作、强化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打造中国国际一流的工程公司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石化类工程公司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努力成为行业抱团“走出去”的核心,成为行业“聚群”“走出去”的领军。
王子牛在讲话中对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及工程公司未来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一是以政策为导向,做好战略发展定位。具备条件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工程公司,应抓住当前市场的变化和机会,及时调整经营目标和战略定位,寻求新的增长业务。转型为工程公司的企业要建立起与其功能相匹配的业务板块与内部组织机构,在发挥工程勘察设计技术优势、不断创新技术的同时,增强融资、采购、装备提供、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按照国际化经营模式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与水平。二是项目运作规范化,加强风险管理。实施海外工程建设项目,运作方式要与国际接轨,严格履行合同;要积极推进我国工程标准规范的国际认可,创造条件带动国产设备及材料进入国际市场;要进行系统化、多元化的风险评估,在不同国家和地域加强相应的风险预测、分析、识别策略,建立防控机制。三是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四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并完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在互联网环境下多方参与的协同工作模式,实现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采购到交付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五是塑造品牌,扩大企业影响。
荣世立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将给沿线国家和世界带来新的商机,也为全球投资者和工程服务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面对这一机遇,中国企业不能单打独斗,应该合作共享;不能有自满思想,应该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广泛吸取国际大公司的发展经验,不断增强实力。只有集各方人才、技术、资源和管理优势,建立统一的国际化发展理念、技术标准和交易规则,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深化企业改革,加大创新力度,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工程公司的服务能力,才能稳步、扎实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