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至5月,西安市市共迁入落户64344人,同比增长49925人,增长了346%。其中,按照户籍新政落户34770人,约占落户总人数的54%。
35周岁以下大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共23940人,约占户籍新政落户人数的6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落户21728人,约占新政落户人数的62%。
包括留学归国人员100人,博士及以上199人,硕士1734人,本科生9455人。
今年1月5日,一篇名为《一个陕北人落户西安的坎坷经历》的文章在互联网上阅读量甚高。文章引起了刚刚来西安市就职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的高度重视,他批示相关部门尽快降低门槛,调整落户政策。随后我市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公安、人社、教育、发改委等多部门配合,加紧政策拟定,并于3月1日出台了西安市“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
如今户籍新政实施已满3个月,记者了解到,连同这名来自陕北的硕士研究生一起,我市共迁入落户6.4万余人,其中按照新政落户的超3.4万人,大中专以上学历落户达2.3万人。顺应“民声”的户籍新政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更为大西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各类人才,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城市发展活力的效果逐步显现。
主动作为打破落户瓶颈
中国城市的竞争,关键是人的竞争,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数据显示,2016年,西安全市人口增长仅10万人,截至2016年年底,825万的户籍常住人口,其人口规模、结构、素质都与近邻成都存在一定差距。
得人才者,得天下。怎样让西安留住更多的人才?
自1月5日网上发帖,按照市委书记王永康批示的“三不一优”原则,即落户政策不设门槛、不收费、不设复杂审批手续;建立全国最优惠落户政策的思路,由西安市公安局牵头,我市开始重新设计研究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到3月1日,不到两个月时间,西安拿出了一套严谨可行,对其他城市极具参考性的户籍新政。
这背后,是城市主政者助推“追赶超越”,跳出“城墙思维”的魄力和勇气;也是西安“提升行政效能”的速度和决心。公安等部门加班加点,认真研究、对比与其他同等城市的户籍政策差异,在经过了充分调研、技术落地、风险评估等若干轮讨论后,“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出台。
新政具体概括为“三放四降”。“三放”就是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四降”就是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入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户籍政策调整的深度和力度之大,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很是超前。
禁锢人才流入的瓶颈一旦打破,西安就像河道打开了闸门,各种符合条件的人才蜂拥而至。
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户政与基层基础工作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3月1日户籍新政实施以来,截至6月2日,全市两百余名户籍民警接待群众咨询32万余人(次),受理材料9万余起。3月—5月,我市共迁入落户64344人,同比增长49925人,增长了346%。其中,按照户籍新政落户34770人,约占落户总人数的54%。35周岁以下大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共23940人,约占户籍新政落户人数的69%。这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落户21728人,约占新政落户人数的62%,包括留学归国人员100人,博士及以上199人,硕士1734人,本科生9455人。
“上述数据表明,落户人才呈现出了学历高、素质高的特点,达到了以户籍新政撬动社会发展,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城市发展活力的目标。”市公安局治安局户政处户籍科负责人武肃介绍道。
在陕西师范大学就读的湖北籍学生小魏告诉记者,他很喜欢西安这座城市,之前也纠结过要不要留在西安工作。户籍新政的出台,让他和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西安吸纳人才的诚意,正值毕业择业季,不少人已经决心留在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