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日前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该示范区成为继青岛、重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后全国第七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意味着又一个国家级重大开放平台的诞生。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成功获批,是湖南由内陆大省迈向开放强省华丽转身的重要标志,它能充分发挥湖南‘一带一路’核心节点、长江经济带空铁联运枢纽作用,对湖南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特别是对于长沙打造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长沙市市长陈文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五大优势助力长沙临空经济腾飞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 “示范区”)位于长沙主城区东侧,依托于黄花国际机场,经济形态为航空偏好型和航空关联型的临空经济,规划面积近14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长沙县、雨花区、芙蓉区所辖的10个镇(街道),包含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航空产业功能区、黄花综合保税区、高铁新城等平台载体。示范区具备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基础条件,具有区位交通、航空发展、产业基础、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五方面的优势。
陈文浩向记者介绍说,示范区的五大优势中,航空优势尤为凸显,黄花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前往国内外119个大中城市的158条航线,使得长沙拥有辐射国内国外重要城市的“空中交通网”,2016年旅客吞吐量达2129.7万人次,排中部第一。已入驻和运营航空公司67家,南方航空、厦门航空、奥凯航空、海南航空等基地航空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是长沙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和纽带。
示范区产业基础雄厚。示范区辐射湖南省三大国家级开发区,规划建设有机场综合配套服务区、黄花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园、通用航空基地及专属服务区等航空核心发展载体,聚集了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是湖南省产业基础最雄厚、商务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示范区科技创新领先。长沙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城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特别是在碳/碳复合材料、干细胞、先进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为发展临空偏好型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理布局一轴两核三组团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中共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示范区将按照‘西展东拓,南北控制’的空间发展策略,沿着空铁联动发展轴,围绕空港与高铁枢纽两个核心,划分三个产业发展组团和服务片区,整体形成‘一轴两核三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空铁联动发展轴,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空铁联运通道进行有机结合,在空铁交通走廊上拓展会议展览、商务总部基地、创意基地、现代物流、文化传媒等功能,实现临空临铁经济一体化发展。
两核。依托空铁联运发展轴,围绕机场、高铁站重点打造航空与高铁运输服务双核心,推进立体交通和综合枢纽建设,为示范区发展提供双轮驱动。
三组团。一是空港枢纽组团,包括黄花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形成航空运营、空港服务、航空物流、飞机维修、综合保税等主要功能。二是临铁新城组团,位于示范区西南部,依托高铁站、会展中心、电商产业园与浏阳河文化发展带,发展商贸会展、文化创意、跨境电商、新型物流等产业。三是星马创新组团,依托长沙经开区、隆平高科技园区、星马创意产业园,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精密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影视娱乐、文旅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产业以及以隆平高科为龙头的现代农业科技。
战略目标:打造长沙智慧航空城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被赋予长江经济带重要空铁联运枢纽、中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高端临空产业集聚区、绿色生态智慧航空城的战略定位。”区域经济专家刘茂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示范区将依托黄花国际机场,依托航空、高铁、会展三大板块,建立高效航空客货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航空偏好型和航空关联型的临空经济,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空铁联运枢纽,并将其作为弥补开放短板、建设新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陈文浩对记者说,示范区将高标准建设好黄花综合保税区,以综保区作为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的龙头和核心,创新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打造长沙创新、开放的“东引擎、东高地”,实现湖南的开放崛起和助力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时大力发展临空临铁偏好型产业、临空现代服务业,构建高端临空产业集聚发展区,将长沙建设成绿色生态宜居智慧航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