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你的工作可有了眉目?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6-02

  当南风轻轻吹送,各种各样承载着青春记忆的毕业照频频出现在网络时,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还有两个月就要离开校园,从“校园人”变身“职场人”的大学生,你们可拿到了单位的录取意向书?

  在这个紧锣密鼓的求职冲刺季,乐观的学生会看到很多令人振奋的消息:5月22日,武汉开始推行“户籍新政”,大学生落户江城几乎“零门槛”,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西安市也在近日喊出“百万大学生留西安”的口号,以“三放四降”等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手段吸引毕业生。与此同时,长沙、郑州等地也纷纷推出针对大学生的宽松落户政策。几年前就对大学生落户“开绿灯”的宁波则通过打造优质实习岗位平台,将抢毕业生的时间前置到了实习期。

  不过,在享受这种被各个城市激烈争抢的良好感觉时,冷静的毕业生们,还是会用一组数据给自己浇勺冷水,让自己慎重看待求职这件事。来自本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数据显示,今年毕业生总数预计达到史无前例的795万,增量与增幅均超往年,同时,今年还将有40万至50万名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就业总体形势为近年来最严峻。

  那么,在我市,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呢?本报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找工作不难,合心意的工作难找

  找工作难么?在795万毕业生的大背景下,这成为摆在许多大学生面前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一份《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中,来自全国的9万余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对于我国就业形势的感知呈不乐观态度。40.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形势非常严峻。47.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有难度,但可以接受。认为就业形势难度一般或没有难度的,仅有10.2%。

  对于找工作难不难这个问题,我市的不少毕业生回答很实际:求职不难,合心意的工作难找。

  记者了解到,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好,我市为大学生提供了较多的职位数量,算得上国内“最容易就业”的城市之一。今年春季招聘中,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全国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供需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为44.6,而宁波的竞争指数仅为15.3,和排名第一的北京96的火爆竞争指数相比,宁波的就业竞争显得十分“温柔”。在我市的现场招聘会上,更是岗位等着人——来自宁波人才市场的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后的一个月间,招聘会求人倍率(有效需求人数/有效求职人数)是1.90:1,这意味着每位求职者有近2个岗位可供选择。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最容易就业”这样一个背景下,企业和学生双方,对于对接的满意程度却不高。尽管在校招中“热情似火”,但许多企业主感叹,找到“工作上手快”“做事敬业”“肯沉下心”的毕业生实在太难,与此同时,毕业生们也在吐槽,“薪酬合适、环境舒心、有上升空间”的职位太“稀缺”。

  中小微企业成大学生选择的“主通道”

  不管是“你情我愿”还是形势使然,大大小小的宁波企业,正在成为毕业生们就业的主通道,并为许多优秀毕业生的梦想起飞提供了舞台。

  2012年,从宁波工程学院毕业的徐梦娜来到了她曾实习过的宁波智轩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在这家初创企业里,徐梦娜学过财务、做过人事,短短的几年间,这个“萌妹子”跟着公司一同迅速成长,如今已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一职。“思路开阔、成熟,具有强大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为公司的管理提供全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公司总经理何金挺这样评价徐梦娜。

  就职于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汪陇军是一名“西北娃”,从兰州理工大学毕业来到“双林”后,他用6年时间走完了从实习生、客户经理助理、客户经理到销售部区域经理的历程,如今的汪陇军已成为企业里独当一面的精英,“薪情”也一路看涨,目前的年薪已超过35万元。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正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跟随着这些优秀的师兄师姐的脚步,投身我市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来自市就业管理服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我市本年度已接收的高校毕业生为12561人,其中已实现就业的有12327人。在这些学生中,选择前往企业的为11831人,占比94.2%,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今年春节后,针对应届毕业生求职的年度盛会“毕洽会”上,905家单位面向毕业生推出了4200多个岗位,需求1.5万人,其中90%以上的就业岗位来自中小微企业。

  “大企业重在培养专业人才,小企业更多地培养专业全才,一名员工很多时候会身兼多职,涉及多个领域,个人提升空间更大。”这是作为“过来人”的毕业生唐涛对师弟师妹们讲述的心得。唐涛毕业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他在华祐微电脑(宁波)有限公司工作期间得到各种锻炼,这为他和几位同学一起注册创立宁波北仑恒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