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国杰指出,工业制造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真正推手是工业控制领域的服务企业。佛山应当激励技术人员创办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技术服务企业,鼓励创客开发各种制造业控制系统和软件,提升智能制造的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认为,针对佛山创新层次不够高的问题,应当加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项目的引进。“政府每年都有很多科技项目申报,可以通过设立自主知识产权专项,吸引一些有潜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专项进驻佛山。”
问:佛山应当关注哪些新兴产业?策:军民融合、3D打印、健康产业
军民融合的话题多次在会上被提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原校长刘人怀介绍,目前佛山一家企业正在研发军工用品。借助军民融合,未来佛山可以进一步打开全球视野,在航天高端智能装备领域产生产业集聚效应。
在昨日的咨询会上,陈新滋提出,目前高净值制药行业、高科技的材料行业都与化工息息相关,建议佛山未来发挥省级化工园区的作用。85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副院长王佛松则提出了3D打印产业:“在最近首飞的C919大型客机中,一些核心零件就是3D打印的。未来的建筑、航空、汽车,包括日用品,都会涉及3D打印,我相信这个产业未来会很有前途。”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秦国刚提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市民对健康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健康产业逐渐兴起。“比如飞利浦,以前都是做小家电,但是现在大力投资健康产业,做健康设备。”秦国刚建议,佛山未来可以在高端医疗器械上下功夫。
问:佛山如何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策:既要“拿来主义”,更要自主培养
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支撑。佛山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应当如何解决人才支撑问题?周克崧认为,对于创新型人才,佛山应当目光更加长远。“短期内可以用外面的人,但从长期看,必须有计划地培养起自己的人才队伍,两条腿走路。”周克崧说。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学机电知识,机电专业的学生只懂得简单编程,没有形成为工业发展培养跨界领军型人才的体制和机制。李国杰建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可以围绕智能制造和工业,大力发展‘新工科’,培养从事智能制造的跨学科人才。”
立足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佛山的重要目标。然而,一所好的大学的品牌建立需要很长时间,在短期内,佛山如何形成高端人才集聚?
何镜堂认为,佛山可以参考澳门、深圳、珠海等城市的大学建设模式,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发挥制造业企业的校友资源,促进高校资源落地。
在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环境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认为,佛山应当在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上提供更多配套,以吸引高端人才来这里定居和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