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交汇点,“枢纽”无疑是河南郑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定位的精准描述。
从陆上看,郑州是“全国铁路心脏”,拥有铁路“双十字”和“米字型”高铁网,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周“四去四回”,货值货重指标位居中欧班列前列。从空中看,郑州航空港已开通全货机航线34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线29条,年货邮吞吐量超过45万吨,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
切实增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是国家赋予近期挂牌运行的河南自贸区尤其是郑州片区的重要使命。金融机构围绕郑州在“一带一路”枢纽建设过程中,跨时区、跨币种、跨市场等多维度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形成了强有力的引擎助力。近日,记者展开了采访。
助力中欧班列(郑州)驶入快车道
中欧班列(郑州)始于郑州,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后到达德国汉堡,全程10214公里,运行时间15天左右,比走海路到欧洲节约15天左右。
运行3年多,中欧班列(郑州)已实现每周“去四回四”常态化开行,在实现“多线路、多口岸”开行、境内境外双枢纽和沿途多点集疏格局形成的同时,班列多式联运、运贸一体化、跨境电商、口岸经济等多元延伸增值业务的发展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目前,该班列在境外形成22个国家、112个城市的集疏网络,2016年累计开行251班,货值12.67亿美元,货重12.86万吨。
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港公司”)承载着郑州国际陆港的规划建设及中欧班列(郑州)运营的重要职责。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郑州国际陆港将形成“中欧班列(郑州)+跨境贸易”运贸一体化的独特发展优势,实现从“国际枢纽”向“国际商港”的转变升级。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一方面在于契合了郑州持续扩大开放,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以中行河南省分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
中行河南省分行围绕陆港公司在进出口、国内供应链以及跨境结算等方面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了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了2.2亿元综合授信支持公司开展货运和一般贸易。该行还联合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帮助陆港公司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
2017年3月,由河南省政府主办、中行河南省分行承办的2017中国(河南)工商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洽谈会成功召开。作为“红娘”,中国银行成功撮合陆港公司“配对”波兰PEC公司,双方分别就彼此实地考察,洽谈深入合作。
随着中欧班列(郑州)驶入快车道,中行河南省分行的金融服务也在不断升级。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银行将针对陆港公司的代理进出口业务提供金融支持,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与郑州航空港相伴成长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区”)成为我国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新区”。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以来,郑州航空港区被赋予了承载河南“东联西进”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使命。有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港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建设航空港区、发展航空经济、构建完善的航空网络、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要求。通过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中欧班列(郑州)与“海铁联运”体系,向东可以深度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十二五”期间,郑州航空港区逆势而上,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20亿元,是2010年的6倍,同比增长21%,年均增长4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0亿元,是2010年的11倍,同比增长25%,年均增长61.4%;进出口总额完成490亿美元,是2010年的3487倍,同比增长30.1%,年均增长411.1%,约占全省67.4%以上。
“我们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与郑州航空港区相伴成长。”交行郑州新区支行行长王慧对记者说。自1995年开始,交行河南省分行就开始在新郑机场设立服务区,为客户提供休息场所。2005年,随着新郑机场T1航站楼的投入使用,交行服务区也升格为机场支行,为客户提供外币兑换、查询、代缴代发等便民服务。2015年12月28日,交行郑州航空港区支行正式成立,人员配置、业务功能都有了长足提升。“港区在发展,我们服务港区的步伐也在加快。”王慧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交行河南省分行已经累计投放百亿元资金助力港区发展。
空港跨境位于交行郑州航空港区支行附近,是一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走进企业大楼,一至二层为“一般贸易”区,客户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三层为“保税延展”区,客户选中商品补交关税后,由港区保税仓库发货,较海外代购具有真实的现场体验和快捷到货的优势。记者发现,交行河南省分行的金融服务已经遍布整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线上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线下体验店POS消费收单服务,为企业提供资金结算、资金共管账户、电子银行等金融服务,覆盖跨境电商的全流程。
交行河南省分行持续关注并支持航空港区建设,一方面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提供传统信贷、贸易融资、产业基金以及股权融资等综合性融资服务方案;另一方面重点支持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企业,建立重点项目库,积极服务郑州机场二期、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及航空物流配套企业的生产及经营等项目。此外,交行河南省分行为港区提供包括人民币、外币及跨境人民币、电子银行、批量代发、现金管理等综合性结算服务,全力做好区内合村并城、机场二期建设等金融服务工作。
金融创新激活枢纽效应
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航投”)是承担着加快河南民航产业发展、参与国内外航空公司重组合作等使命的国有企业,推动实现了“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运营,打造双枢纽战略;积极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航空国际版图;开展“新鲜卢森堡”项目,实施双向跨境E贸易买卖全球。“金融部门创新高效的服务,是我们稳健发展的有力支撑。”河南航投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为了让郑州航空港区复制先期自贸区的投资便利化经验,满足港区企业的融资需求,人行郑州中支加强调研,设计出了“跨境人民币贷款”和“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两项创新政策,并获得人民银行批复同意。2015年7月,“郑州航空港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启动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人行郑州中支举行,建行东京分行向河南航投发放了三年期、利率为4.7%的3亿元跨境人民币贷款,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这距离企业向银行提出融资需求仅两周时间。
2016年以来,在境内外利差收窄的情况下,人行郑州中支采取多项措施,持续推进航空港区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发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和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进展良好,尤其是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发展迅速。其中,交行河南省分行已经与境外分行形成稳定的贸易融资资产转让业务合作关系,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正在与境外银行就创新业务合作进行对接。
人行郑州中支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对于境内银行,依靠新政策的支持,银行资产得到了合理优化和整合,流动性提高;对于企业,降低了航空港区内企业融资成本,加速了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对于境外金融机构,丰富了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提高了资产收益;对于离岸市场发展,拓展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资金回流机制,实现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记者获悉,截至2017年3月底,港区企业累计办理创新业务21.13亿元,其中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共办理8笔,金额合计16.21亿元,平均期限为35个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2%,比境内中长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还低0.8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共办理12笔,金额合计4.92亿元,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港区中小企业生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