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今年以来,西安市精准出招,持续发力,打出了一套吸引人才的精准“组合拳”,从年初出台“史上最宽松落户政策”,到发布“二十三条人才新政”,再到4月20日实施“新毕业大学生公租房政策”,可以说这套组合拳打到了大西安建设的点子上、打到了追赶超越的关键处、打到了行政效能革命的要害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政策。
政策好,好在认清了大西安发展的“优势所在”。高校、科研机构数量多,拥有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人才资源储备,是大西安发展的优势所在。如何留住人才?既是对执政者能力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城市包容性、开放性的检验。留住人才,关键是要能能把准人才的脉,牵住人才的心,找到他们需要什么,而政府能提供什么的结合点。2012年,风靡一时的西安本土电影《沙井村之恋》就描述了一群蜗居城中村,艰苦创业,实现梦想的新毕业大学生的故事,影片真实揭示了外地新毕业大学生在西安所遇到的“租房难、办事难、创业难”等问题,暴露出政府在对新毕业大学生群体帮扶上的缺位,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西安“留才难”的原因,因此,今年的系列人才新政,正是西安认清优势、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的“破难之举”。
政策好,好在找准了西安追赶超越的“力量依靠”。人才是西安追赶超越的重要力量依靠,今年以来,西安实施追赶超越计划,目标是追赶杭州、成都等发达地区,客观的讲,我们与这些城市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人才战略上,尤其服务人才上。这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年初《一位即将离开西安的博士生写给西安的信》引起了市委书记王永康书记极大关注,信中这名博士对西安饱含留恋之情,同时,又对西安就业创业、生活、公共服务环境充满不满,最终选择离开西安。王永康书记对这名博士生深表歉意,又极感惋惜。他提到一件事,在杭州,只要大学生来就业、创业,政府不仅给提供税收减免、公租房,租房补贴等优惠,甚至学生不愿意再留在杭州,政府还会发给路费,相比之下,西安差距甚远。因此,今年的系列人才新政,是补齐短板,汇聚天下英才的“明智之举”。
政策好,好在打通了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4月24日公布的大学生公租房新政之所以好,好在“免除了资格审核”这一环节,学生凭毕业证等身份证件在指定地点就可以直接办理入住,大大节约了时间,真正打通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较之以前,光是“收入、婚姻、户籍”等证明材料就有8类的旧公租房政策,改革决心、改革力度之大可见一斑。因此,今年的人才新政,是体现“店小二”精神,争创五星级服务的“担当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