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产业“大佬”跨界布局机器人行业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4-25

  4月25日,有着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称的库卡将迎来它的“佛山新主人”——美的集团在汉诺威上的首次巡视。

  在历时8个月后,作为国内家电业龙头的美的集团,今年初以总价37.0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2亿元)拿下了库卡94.55%股份,完成对其的要约收购。

  这是美的跨界布局机器人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是近年,随着自动化浪潮的兴起,佛山多位传统产业“老掌门”纷纷涉足机器人产业中的典型。

  以2014年作为明显的界限,包括佛山家电业的美的、陶瓷行业的新明珠、照明行业中的昭信等,原来占据佛山多个传统制造业“大佬”地位的企业,相继涉足机器人行业。

  多位佛山传统产业“老掌门”学习如何“对话”机器人,看准的正是自动化浪潮带动的巨大设备需求。以佛山为例,去年技改总额名列全省第一。

  那么,这群“半路出家”的“老掌门”会为佛山的机器人产业带来什么呢?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与早年以机器人起家的企业一样,都在瞄准打造佛山首个无人工厂,即“黑灯工厂”的目标。

  就在顺德,从不锈钢转型而来的利迅达正计划打造机器人的共享平台,从通用性工序的外包到整个无人工厂的输出,20公里外,以机器人起家的嘉腾机器人正在筹建无人仓库,希望逐步打通不同工序的无人化。

  他们站在了同一起点,他们谁将率先突围呢?

  跨界而来

  美的、新明珠、昭信……“老掌门”布局新产业

  “2014年前后,可以说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元年。”艾乐博机器人董事长农百乐在这一年发现,自己在佛山的同行明显增多,而且不少竞争者,还是跨界而来的。

  美的正是其中最闪耀的一位。

  在历时8个月后,作为国内家电业的代表,美的集团于今年初以总价37.0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2亿元),拿下了库卡94.55%股份,完成对其的要约收购。

  实际上早在2015年,美的与另一位“四大家族”成员,日本安川电机的合作,被认为是其进军机器人产业迈出的第一步。当年8月,美的与日本安川各自斥资2亿元成立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家合资公司。

  不久,美的又收购了国内机器人产业龙头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17.8%股权,成为该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就在同年,另一位“跨界者”,来自建陶行业的新明珠陶瓷集团联合新润成陶瓷等企业,发起成立广东丽柏特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多元化运营理念的推崇者,旗下拥有13个品牌的航母式陶企新明珠,近年曾先后进军红酒、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开展多元化业务。

  但有别于这些领域,对于进军机器人行业,新明珠集团副总裁简润桐曾对媒体表示,终端市场的厮杀压力下,陶业智能制造是必然趋势。成立主攻陶业自动化改造的丽柏特,一方面是助力新明珠自身加快实现智能制造,另一方面也希望推进行业更快地迈向工业4.0。

  与新明珠一样,照明行业佛山龙头企业昭信集团也是基于自身自动化改造的需要,选择进军机器人行业。

  “早在几年前,就有客户给我们提出,能否开发一些自动化设备。”昭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回忆道,在开发重点的自动化设备后,昭信逐步对精密制造的智能化设备实行整线自动化,并在去年选择成立专门的设备公司。

  “跨界转入机器人的企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嘉腾机器人”)副总裁陈洪波认为,一类是像新明珠、昭信等在自身自动化需求下转型布局的,还有一类就像美的,是对于新产业的看好。“从收购库卡到以色列机器人公司,两次大手笔的收购,完全就是对于市场的看好。”陈洪波说道。

  抢滩背后

  瞄准智能制造以“共享”培育市场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的跨界,这些原已占据各自传统产业“大佬”地位的佛山企业,抢滩机器人产业的背后,看中的,正是愈演愈烈的自动化需求。

  以佛山为例,去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53.6亿元,增长43.4%。其中,共有1115家规模以上佛山企业参与改造,无论是技改投资额,还是参与改造企业数,佛山均为全省第一。

  实际上,积极引入自动化设备,加快智能制造步伐,正是工业技改的重要内容。“自动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进来的企业越多,越代表对这一行业的看好。”佛山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锦添说道。

  作为最初也是从不锈钢行业跨界而来的早期“跨界者”,如今霍锦添依然保留着不锈钢的行业,甚至也因为在佛山不锈钢行业的影响力,他还是佛山不锈钢行业协会会长,但霍锦添坦言,现在自己的重心,更多是在机器人产业上。

  “因为自动化的必然趋势,机器人产业会迎来巨大的市场。”霍锦添表示,去年以来,利迅达旗下的机器人公司在汽车、手机等行业迅速打开了市场,销量有快速的增长。

  在他看来,这两大行业都属于更新周期较短的行业。“因为更新周期短,单靠培训车间工人都跟不上,所以选择了自动化。”霍锦添分析道。

  从大的环境看,确实越来越多的产业加快了自动化的步伐。但以佛山为例,由于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多的中小企业对于引进一台动辄就要几十万元成本的机器人设备,依然感觉“压力山大”。

  为了加快进军“蓝海”,包括利迅达、嘉腾等一批佛山早期的机器人企业都相继推出了机器人培训学员。其中,利迅达还试图把“共享经济”的理念用于市场的推广。

  按照霍锦添的计划,今年下半年,利迅达所推出的智能制造第三方平台将正式面向市场。

  “你可以把第三方平台理解为机器人的劳务派遣。”霍锦添介绍道,他正计划在佛山顺德以及东莞设立两大平台,每个平台大约拥有100—200台机器人,以承接通用性较高的工序。

  在他的设想中,这样的平台相比一般的设备租赁,是一种“服务”的输出,而不是单纯的租赁设备。“对于客户来说,包括产业的质量,我们也会监控到,更像是机器人的外包服务公司。”霍锦添说道。

  而这一平台,对于客户来说,一方面可以降低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另一方面对于机器人企业而言,又可以避免机器人使用的淡旺季问题,充分提高机器人设备的使用率。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