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金融体制改革迈出历史性步伐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8-11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迈出了历史性步伐。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基本常态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推进,一个多元化、多层次、更为成熟和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正逐步形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引来更多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将成常态

  网商银行是首批5家民营银行之一。这家互联网银行成立一年来,运用风控、互联网技术等优势,发放贷款余额达到230亿元,而户均贷款金额不到4万元,户均贷款频次远高于同业,间接拉动了15万人就业。

  2014年3月,国务院批准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紧接着,5家民营银行先后获准筹建,并于2015年全部开业,目前运营势头良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5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达959.4亿元,较年初增长20.8%。其中各项贷款余额356.5亿元,较年初增长51%。

  今年5月,第二批民营银行开闸,重庆富民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先后获批筹建。此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银监会按照审慎积极原则推进民营银行试点工作,现已进入常态化审批程序。这意味着,未来民营银行扩容步伐将提速。

  “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门当户对’。”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认为,金融企业渴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也确实面临着风险与收益不匹配、成本与产出相背离的现实困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突破现有体制的障碍,适当提升中小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构建服务小微企业“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激发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随着金融业进一步的开放,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将进一步激发金融市场活力,提升金融效率,加大对薄弱领域和环节的金融支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生态正逐步形成。

  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全区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6%,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这二者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7个和2.5个百分点。央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融资成本下行与完善市场利率自律机制建设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2015年10月,央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在此之前,《存款保险条例》的出台和面向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机制的建立,为金融业稳健可持续运行和存款人权益保障构建了扎实的制度基础,竖起了“安全防线”。“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里程碑,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宏微观联动的新时期。”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

  今年6月起,央行开始发布中国国债及其他债券收益率曲线。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可以作为预测未来利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胀趋势的工具,也有助于货币政策通过预期渠道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传导。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发布,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