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合肥社会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在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暨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市长凌云形象地称其为“暖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凌云强调,合肥的第一姿态是“追赶者”,各级各部门要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五大亮点支撑合肥“暖春”
从昔日的默默无闻,到跻身省会城市前十名,合肥的跨越是历史的必然。在第一季度“成绩单”的背后,有着众多闪光的支撑点。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增强、消费市场保持旺盛、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在会议上,凌云提炼出了5大亮点,无一不是合肥发展的精髓所在。
工业立市,这是合肥坚定不移的发展主轴。多年来,合肥一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合肥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从第一季度数据来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84.6亿元、增长14.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7%。工业投资增长13.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高达26.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1.5%。
“创新能力,预示着合肥未来将跑得更扎实。”凌云说,前不久调研了十多个重点企业,所到之处企业谈的都是创新,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流程创新,或者是商业模式创新,创新已成为合肥企业内在需求。
二季度应确保任务“双过半”
现在进入第二季度,合肥市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展开当中。凌云提出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奋发有为,确保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在开展工作中,应把成效作为检验标准,勇于向高处攀登、与快者竞赛,以严格的责任落实争创一流业绩。
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将是合肥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升级的主抓手。凌云要求,合肥市要以此为契机,以材料、芯片、软件等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3411”现代产业体系。对于传统产业,要促进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等三大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对于新兴产业,要以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成本,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之一,政府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凌云要求,对于企业反映的生产经营困难,既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蜻蜓点水、不了了之。今后,合肥市将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人工、税负、社保、财务、物流等成本,帮助汽车、家电、光伏等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追赶者”是合肥第一姿态
“知不足,才能不懈怠,才能不偷懒,才能不停留!”凌云在会上说,合肥市“东看”、“西望”都还存在差距,要牢记“追赶者”这一首要姿态,加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只有这样才能当好省内的“引领者”。
“现在合肥的发展方位和态势,就是要在全国追赶、在全省领跑。无论是追赶还是领跑,都必须以一定的速度为保证,加快发展仍是新常态下的第一要务,这点必须毫不动摇、牢牢坚持。”凌云要求,要尽快修订大项目政策导则和考核办法,突出工业招大引强,特别是工业大项目招商尚未取得突破的地区和单位,要千方百计尽快取得进展。要进一步加大上门招商、专题招商、精准招商力度,同时,抓好近期赴长三角、珠三角、重庆、成都等地招商成果的跟踪落实。
县域经济,是合肥今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凌云在会上要求,各县区要从规划着手,善抓机遇,扬长避短,成为新兴工业化的“主战场”。
“集中开工”要有追踪机制
在项目建设上,不能追求“形式”,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推进项目建设。凌云在会上说,对于四类未开工项目,要确保尽快实质性开工。而且,对于今后集中开工的项目,还要建立追踪机制。
“几十个项目集中开工,涉及几百亿的投资,我们心里要打一个问号,‘集中开工’后这些项目的开工率究竟能有多少?”凌云说,项目开工不能搞形式,必须要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对此,凌云要求,对未按计划开工等四大类未开工项目,要逐一调度,梳理原因,制定方案,做到工作措施、时间节点和责任人“三明确”,确保尽快实质性开工。尤其是未开工的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要督促其6月底前开工,否则收回专项建设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