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才项目为后程经济运行护航助力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4-17

  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一季度全市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暨经济形势分析会,实地考察了解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强调,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产业强市的决策部署,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强市的关键之举,更大力度抓好重大产业项目,更实举措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季度开门红

  工业经济增速创2012年以来最好水平

  产业项目接踵落地、板块联动你追我赶,2017年的这个春天,锡城大地处处涌动着产业强市的热潮。14日上午,李小敏率部分与会人员进车间、走工地,对惠山区、滨湖区7个重大项目进行观摩,一个个给力的产业项目令人振奋。

  下午,市委市政府在惠山区召开会议。会上,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分别通报了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各市(县)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了本地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市有关部门现场回答了各地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各地各部门情况汇报后,李小敏作了讲话,对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作了全面分析。他指出,全市基本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目标。一是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稳中有进”,体现在主要指标增速回升、位次上升,工业经济增速明显加快,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2.8%、7%、2.2%,增速创2012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七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比去年同期前移。“进中提质”,体现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规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3.4%,物联网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以航空、航天器和医药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技术行业成为新增长点;企业利润率稳步提升,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下降,规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3%,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下降”。二是稳中有缓、进中有忧。“稳中有缓”,体现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入、到位注册外资等指标增速回落比较快、回升难度比较大;“进中有忧”,体现在工业增加值率、规上工业综合能耗等部分效率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重点板块支撑不力。李小敏强调指出,当前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转暖、向好的态势,积极的因素在进一步增多,有利的方面在进一步扩大,增长的基础在进一步夯实,这是全市上下持续推进产业强市的结果,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各地各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抓好重大项目

  鼓励本地企业把关联项目引到无锡来

  李小敏对今年以来各地产业项目建设情况逐一进行了点评。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是:有的地区在项目建设和有效投入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项目建设的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还不高;有的地区招商机制创新力度不大,推动项目落地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地区投资进度远远低于时序进度,完成目标任务缺口较大;有的地区储备项目明显不足,在谈重大产业项目少。李小敏强调指出,产业项目从引进、落地到投产,需要上下共同发力,特别是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冲在一线,勤于跑、敢于争、善于抢、勇于扛,以感情打动人、以环境吸引人、以服务留住人,全力切实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李小敏对二季度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近期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的战略举措,是产业强市战略在未来三年的“路线图”。各地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三个行动计划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李小敏强调,实现产业强市,基础在重大项目、关键在重大项目。各地各部门要把重大产业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作为城市竞争的关键,加快实现重大产业项目的重大突破。一要在项目来源上发力,抓住新上项目源,加强与大型外企、民企、央企以及各类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的联系,用好江苏发展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等机遇,掌握投资动态、了解投资意向,第一时间对接跟踪;抓住存量项目源,鼓励优质企业开展技改、扩大产能;抓住本地项目源,鼓励本地企业把新上项目放在无锡,鼓励本土上市公司将募投项目落在本地,鼓励本地企业把关联企业项目引到无锡来。二要在项目招引上发力,一方面要在招商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加强招商人员培训,提高招商人员专业素养,提升招商软实力;另一方面要在招商政策制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基层首创精神,切实增强担当意识,积极探索制定务实管用的招商政策。三要在项目推进上发力,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谈项目要抓签约,提高签约率;签约项目要抓推进,提高开工率;已实施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提高见效率;进展较慢的项目要加强分析研究,提高项目的投资率。对列入全省集中开工的项目,要加强跟踪监测,推动项目尽快开工。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