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所谓“金三银四”,眼下正是招聘市场最热闹的跳槽季,然而“挖人大战”的号角不仅在传统市场,更在江苏各市区吹响:苏州高新区放出重大创新团队最高1亿元扶持经费、镇江新区最高给予5000万元引进奖励、南京江北新区提出1500套“人才房”…。。近几天各个园区不约而同地“放大招”并不是巧合,“土豪”级别的数字背后,透露着各地对于人才争夺的激烈之势。
继去年江苏发布“40条政策”助力科技创新,再到今年2月江苏出台“人才26条”,都为江苏留人才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导向。近期,江苏各市区都打出了哪些人才品牌?各地人才政策侧重不同,有何规律特点?如何将人才与当地双创产业特点挂钩?交汇点记者聚焦此次“挖人大战”,尝试解读背后的原因及影响,为构建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支招。
聚八方英才 要有良木可栖
江苏各地打出了哪些“人才品牌”?
3月27日,苏州高新区发布的“人才新政”开出的1亿元项目扶持经费,令业界感叹够土豪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看到了苏州高新区引进人才的诚意与决心。然而要拿走1亿元,也并非易事,据悉,该地区这一轮的引才特点鲜明,直指所缺。
“以往比较偏重科技创新类人才个体,新一轮人才政策更加注重构造人才体系,涉及科技创新创业、特色产业、社会事业、产业基础四大类‘高精尖缺’人才。“高新区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杨雄华说,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是“人才金字塔”的塔尖,决定了产业的高度和未来创新的高度。
“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入核心技术、采购关键设备、配备核心研发团队并对镇江新区重点特色产业发展起到重大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区财政最高将给予5000万元支持奖励。”3月23日,镇江新区出台《加速开放创新八项措施》,围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特色产业,对创新创业项目及相关人才给予重奖。
像逃离北上广一样,逃离江苏?高房价逼走人才?今年3月,南京江北新区1500套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获批,预计2019年建成使用。这是江苏首个专为人才提供的共有产权房项目,根据南京市政府批复,这些人才安居房产权四成归政府,六成归人才,3年后可上市交易,这一利好消息被认为是该地区吸引人才放出的一个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