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3-28

  在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成都金融业的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记者从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工作专题会上获悉,2016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386亿元,同比增长8.7%。截至2017年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5万亿元、2.6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14.5%。

  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作为西部金融竞争力强和金融资源集聚度高的城市,成都在全国金融版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2016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八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五。

  来自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2月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1800余家。随着入驻成都市的金融类企业不断增多,金融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仅2017年前两个月,全市实现保费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45.9%;证券交易额达1.46万亿元,资本市场实现融资118.2亿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保费收入等指标位居西部第一。

  经济证券化水平大幅提升

  经济证券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成都瞄准机遇,统筹谋划,启动经济证券化提升行动计划。经过两年的砥砺奋进,截至2017年2月末,全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6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2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20家,境外上市公司16家。A股上市公司总数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均居西部第一。

  在此基础上,2017年成都市将以创新发展为核心,全面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2017年,成都市将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辅导,构建多层次企业上市梯队,力争到2017年底,上市公司新增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70家、区域股权市场新增挂牌企业1200家、全市新增入库拟上市企业超过1800家。提升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积极打造债券市场的“成都板块”,力争2017年直接融资额达到2500亿元。推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促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在3至5年内打造千亿元市值上市公司2到3家。全面提升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推动成都燃气、工投集团等优质国有企业IPO及打造海内外投融资平台,积极推动优质国有资产利用现有上市公司资本平台,加速国资改革和资产证券化。

  金融载体建设有力推进

  健康发展的金融市场对企业实现融资、实体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的过程中,金融也将更好地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服务于产业整合、创新创业。

  近年来,成都一直致力于推进金融载体建设。金融总部商务区建设早已启动,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发展总部金融、新型金融。目前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企业419家,投资额达461亿元。2016年6月启动的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目前已吸引包括纪源资本、和君咨询等120家国内外知名创投和财富管理机构,并在伦敦金融城设立办事处,全部建成后可容纳超过1200家投资机构,汇集规模超万亿元的创新资本。

  2017年,成都市还将尽快落地一批服务实体经济的产业投资基金。全面推进双创金融体系建设,推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设立双创板块、加快设立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西南运营中心,研究发布双创金融指数,加快科技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培育和发展Fintech新兴金融科技产业,实现“服务+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