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南宁“四个城市”建设,南宁市将实施推动“六大升级”工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创新型南宁建设步伐。
2016年12月28日,全长32.1公里的南宁地铁1号线全线通车。南宁市民石先生在微信圈十分自豪地说:“厉害了,我的南宁。”
南宁不仅成为了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个开通的地铁线路的城市,而且鲜为人知的是“南宁地铁是地地道道的南宁造”。
南宁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宁地铁南宁造”是南宁市现代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南宁工业从食品、造纸、建材等资源型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的重要体现。
作为城市发展脊梁的二产一直是南宁三大产业中一块短板,多年来南宁也为之奋起直追。
据南宁市工信委介绍,近几年来,随着南宁市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实现了“南宁地铁南宁造”“南宁公交南宁造”,在一些高端领域,小到视讯系统、交换机以及老百姓家里使用的电视机机顶盒,大到武汉地铁6号线、南宁地铁1号线等地铁车辆用的整车铝合金型材,也烙上了“南宁制造”的印记。
南宁市工信委有关人士还表示,下一阶段,还将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一些贴上“南宁制造”标签的工业产品将更多地走进南宁百姓的生活。
业内人士认为,南宁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是南宁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也是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和面向东盟合作前沿,迈向更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这一转换过程的背后,是南宁市委、市政府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和特点,高瞻远瞩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书写南宁发展新篇章的勇于担当和砥砺奋进。
增创首府发展新优势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南宁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2015年达3410.09亿元,位居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之首。
2016年,南宁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03.39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537.05亿元,增长8.8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24.73亿元,增长13.6%。尽管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总体比2015年低1.6个百分点,但在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与风险仍然较大的情况下,7%的增速含金量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