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培养需做到“五脏俱全”,人才的选拔需做到“不拘一格”,人才辈出则呈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画面。打开人才的画卷,细细品鉴,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人民群众逐渐提升的思想文化素质,等等。一层一层的变化,足以说明人才的重要。历史的发展阐明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开创盛世的朝代,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更需要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引领“百花齐放”的盛世。
求贤若渴需常怀礼贤下士之心。《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以礼相待,诚心相邀,终引得“卧龙”诸葛亮出山辅佐,成就蜀汉大业。而诸葛亮也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君求贤若渴,怀揣礼贤下士之心;臣忠诚担当,没齿难忘感恩之心。礼贤下士不仅可以慧眼识珠发现人才,还可以让人才发光发热充分释放才能。祖国大地能人众多,有优秀的共产党员,有民主党派的先进代表,有敢讲真话的无党派人士,组织部门要礼贤下士,多登门拜访,一来表明求贤若渴的诚意,二来考察是否德才兼备。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身”,遇到人才以礼相待、以情动人、以诚相邀,那么人才将以忠诚为戒尺、以干净为准则、以担当为责任,“千里马”才会在“伯乐”的发掘下自由驰骋。
求贤若渴需常怀敬畏臣下之心。相传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不料巧遇谏议大夫魏征,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致此鸟窒息而死。魏征乃著名谏臣,唐太宗求贤若渴,听取魏征的谏言,开创“贞观之治”。唐太宗喜爱人才,却又敬畏人才,这是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治国理政需要人才,求贤不可盲目,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是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艺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领导干部与人才身上都有缺点,领导干部敬畏人才,就是虚心向人才学习闪光点,慎独慎微坚守为官底线;人才收获领导干部点拨,就是要人才发现不足 ,补齐短板,进一步修复、完善各项基本技能。从政为官者,敬畏之心当有之。只要时时保持临深渊、履薄冰的心态,就不敢为政不勤,敷衍塞责;就不敢狂吃乱食,腐化糜烂;就不敢结党营私、任人唯亲。
求贤若渴需常怀忧国忧民之心。范仲淹的传世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乃居官从政者之常情,也是求贤若渴的基本准则。选人用人者要忧国忧民,体恤人间冷暖,为国为民选出放心干部;选出的干部也要忧国忧民,为官者不是比拼权力的“斗技场”,而是比拼为民服务的“竞技场”。忧国忧民也是自律意识的集中体现,倘若干部人才不懂珍惜前程、敬畏百姓,而忘乎所以;不牢记宗旨、体恤百姓疾苦,而为所欲为;不遵纪守法、严于律己,而放纵不羁,犯错误摔跟头是必然的。忧国忧民是当前干部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以忧国忧民之心为选人用人导向,利于干部人才的正常流动。
求贤若渴,广纳贤士,竭尽全力,造福百姓;百花齐放,人才井喷,传好帮带,国富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