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现代服务业正在不断刷新郑州经济的版图。
数字见变化。2016年,郑州GDP总量7994.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057.1亿元,同比增长11.1%,占GDP比重达50.7%,首次实现服务业占比超过50%的历史性跨越,服务业已成为拉动郑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经济新常态下,郑州服务业缘何能奏响发展“强音”?
“郑州顺应产业演进规律,明确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发展。”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一语道破玄机。
叠加优势凸显国际物流中心阔步走来
好风凭借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相继落地,凸显了郑州的区位优势。
借综合交通枢纽之利,携海铁公空“四港一体”多式联运体系之便,郑州现代物流业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
3月18日傍晚,总第556班中欧班列(郑州)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配件、服装等货物,从郑州国际陆港缓缓驶出,开往万里之遥的德国汉堡。
“中欧班列(郑州)目前已实现每周去四程、回四程常态化运营,在全国23家开行的中欧班列中首屈一指,成了奔跑在‘一带一路’上的‘金字招牌’。”郑州国际陆港公司总经理助理郑国强自豪地说,中欧班列(郑州)集货半径已覆盖日韩地区和全国四分之三地域,合作伙伴遍布22个国家112个城市。
依托国家一类航空口岸,郑州打通了走向国际的“空中走廊”。美国的活体龙虾、智利的车厘子和蓝莓坐包机而来,旋即进入各地超市;全球约一半苹果手机从郑州航空港登机而去,飞向世界各地。
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献波说,目前,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21家,其中外籍公司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