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汪洋副总理称为四大新型贸易方式之一的市场采购,在促进外贸增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显示了蓬勃生机。自2013年初设立以来,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年进出口额从11.9亿美元增长到5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64%。
“入驻示范区四年多来,公司一个货柜平均减少综合物流成本1000到2000元,节约的仓储、报检等各项费用超过2000万元。”凯越国贸营运部副总经理吴大庆说。
“示范区是基于宁波作为通关口岸进行通关、报检创新,通过流程缩减、手续简化等降低企业成本,既有利于采购型外贸企业的成长和集聚,又有利于中小外贸企业获得订单。”北仑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张升表示。
在位于北仑霞浦的海晖国际物流仓库,一批即将发往澳大利亚的木质玩具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正在装箱出运。“我们的检验检疫市场采购出口监管仓库,总库容2.4万平方米。每个月,这里要发出3000个左右集装箱,里面的货物从全国各地采购。”海晖国际物流负责人李峰向记者介绍道。
自2013年初以来,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年进出口额从11.9亿美元增长到5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64%。2016年,示范区出口对全市出口总量贡献率达7.4%,并荣获全国“质量之光”质检创新项目(检验检疫)榜首。今年1-2月,示范区进出口总额7.7亿美元,其中出口7.02亿美元,进口0.68亿美元。
市场采购贸易,被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称为四大新型贸易方式之一,在促进外贸增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显示了蓬勃生机。作为一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它是如何在宁波落地生根的?与蜚声海内外的“义乌模式”相比,“宁波模式”又有哪些独特优势?未来,这两种市场采购模式如何在浙江继续保持“双雄领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