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长春作为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3-20

  去年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等政策陆续出台,东北这个曾经辉煌的“中国工业摇篮”,迎来全面振兴的重大契机。

  长春市要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有所作为,建设成为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需要在各方面下工夫,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改善民生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一、发展经济是根本

  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长春市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扩大经济总量

  从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看,目前长春市相对于沿海发达城市仍有不小的差距。当前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扩大经济总量。总量是经济发展的总规模和水平,是综合经济实力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总量不大,表明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发展水平不高。扩大总量属经济发展的战略层次,是总目标。

  要扩大经济总量,一是要抢抓机遇、敢试敢闯,实现思想观念大解放。要坚持发展不动摇,大胆试、大胆闯,以改革总揽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扫除因循守旧和求稳怕乱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找准方向、把握重点,实现工作思路大跨越。三要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实现工作作风大转变。充分调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2.增强经济活力

  增强经济活力是发展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经济总量的基础。经济要焕发活力,需要改善营商环境,继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再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能放给市场的坚决放给市场。加快清理完善涉及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依法保护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自然垄断、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

  3.调整经济结构

  调整经济结构既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持续性得到增强。

  一要通过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改造促转型升级。推进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挖掘和提升存量产能的巨大潜力。支持装备制造业增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成套能力,提高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的研制应用水平,大力实施精益制造和智能化改造试点示范,推动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

  二要通过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促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培育发展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要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产品设计、营销方式、支付结算、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创新,培育科技、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二、对外开放是契机

  1.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长春“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借力兴隆综保区,发挥长春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增强航空、铁路、公路的对外通达能力。

  要做好产业合作,在农业、工业、物流、商贸、航空、公共资源、金融等领域,实施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国家互补发展。在工业领域,围绕机械、纺织、食品和设备制造等方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联合建厂、技术合作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2.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长春企业参与全球范围价值链整合和国际化经营能力,扩大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规模,提升企业“走出去”发展水平。

  要紧抓与发达城市的对口合作机遇,共同搭建业务合作平台。鼓励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与北京等发达城市有关企业开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模式。

  要加强与国际著名金融、会计、律师事务所、商协会等中介机构合作。

  三、体制机制改革是核心

  1.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中,最重要与最迫切的是人才等领域的改革。

  人才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原动力,长春要发展,就要下定决心深化人才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健全的机制和优惠的条件吸引人才。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积极引进培育高端人才猎头、外国专家组织等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长春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团结凝聚企业、共推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引才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引进、举荐人才,探索推动政府和猎头机构合作引才的新模式。加大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青年人才入选比例;切实优化外籍人才的管理服务。加快外籍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人力社保、公安等部门资源,逐步建立网上预约申请、一窗受理、电子审批及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等机制,适时推出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两证合一”,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办理效率,为外籍人才来长春工作提供便利。

  2.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要坚持国有企业改革。地方的国企改革在摆脱对顶层设计和央企试点的依赖后正在加速,并有望成为国企改革新的动力来源。长春市应当抓住这个机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深化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实施分类监管,组建具有不同功能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四、改善民生是保障

  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建设资金投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与发展,犹如鸟之两翼。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改进民生,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发展经济也是做好其他一切事情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够有条件、有财力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了,也必将更好地调动群众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出利民惠民的实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在“双创”政策环境、精准扶贫、教育改革、深化医改、住房保障及城市安全、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落实与完善、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健全、环境优化与平台打造,以及城市建设与管理、“公交都市”创建、静态交通优化、大气污染防治、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民生改善、创新公共事业服务模式等具体方面做出力度更大、标准更高、效果更好的工作。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