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知名学者解读“中国样本”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3-15

  “要考察中国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与问题,佛山是一个很具启发性的样本。”

  在此次全国“两会”期间,香港大学金融与公共政策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再次强调了他对佛山的关注和信心。

  不久前,肖耿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共同执笔的《南海实践:寻找产业与城市升级的秘密》一文,让南海以及其背后的整个佛山,作为制造业转型成功的样本在国内引发关注。

  以普通地级市身份跻身全国城市GDP前列、民营经济与实体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传统制造业成功转型升级、国内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

  近两年来,佛山探索出众多独特的改革经验,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机构、经济学者的关注。他们在佛山,也有所发现。

  此次,围绕佛山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业创新驱动中的几大核心命题,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包括肖耿在内的四位长期对佛山保持关注的专家学者,解读佛山改革对国内其他城市的样本意义,并为佛山下一步发展送上建议。

  “中国哪些制造业城市能在绿色发展领域,成为比较好的标杆?我认为佛山有这样的希望。”知名财经观察家秦朔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他认为,如何提升GDP价值含量、放大绿色化的创新经济成效,是佛山冲刺万亿的关键所在。

  “鼓励企业 走出去 参与海外并购,至少在短期仍是佛山企业、佛山制造业吸引海外创新资源,参与全球创新链的主要途径。”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说。他建议,佛山各级政府一定要重视企业海外并购对当地经济和产业创新转型的重大意义。

  “既然佛山已经坚定选择了发展制造业这条道路,要向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样的目标努力,就必须有耐心、有决心,进行长远的战略布局。”国家科技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郭戎说,“期待佛山今后的表现。”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