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在全面梳理去年八大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 推动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十大行动计划、十大重点督办项目和30项重点推进工作。十大行动计划、十大重点督办项目和30项重点推进工作,都是贯彻党代会精神、落实党代会部署的具体行动。其中,十大行动计划是对《意见》进行项目分解的具体化方案,是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三年工作规划。
十大行动计划的时间跨度为2016年—2018年,既关注创新、集约、统筹、开放、发展,也关注品质提升和共建共享,涉及全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东莞打硬仗、释潜能、补短板、增优势的主抓手。
其中,关于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1个重点督办项目和6项重点推进工作。分别是提高行政服务和行政监管效能、创新外商投资服务管理模式、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制度、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清单、制定出台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研究建设市级实体办事大厅、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等。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除特殊情况外,所有办事事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关于提升集约高效发展水平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1个重点督办项目和1项重点推进工作。分别是实施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和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其中,“倍增计划”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高企“育苗造林”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项主抓手。我市将努力推动高企数量在“十三五”期间向3000家迈进。
关于构筑园区统筹发展新格局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1个重点督办项目和3项重点推进工作。分别是创新统筹园区发展管理体制和破解园区土地瓶颈制约难题、建立园区投融资机制、完善园区内外快速交通网络。我市将尽快制定出台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的意见,将全市划定为六大片区,谋划14个重点发展先行区。
关于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1个重点督办项目和2项重点推进工作。分别是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建设国际展览服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今年要力争完成创建国家和省名牌名标60个、新增加工贸易企业境内外注册商标或引用母公司品牌1000个、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均超过100项等目标。
关于全面深化产业国际合作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3项重点推进工作。分别是建立国际合作网络、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建设中俄贸易产业园先行启动区和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力争完成年内引进超亿元内资项目100宗、引进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90宗的目标。
关于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1个重点督办项目和1项重点推进工作。分别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以及加快培育发展新型经济金融组织。力争上半年完成1号线一期工程采购流程,并启动相关建设工作。同时,今年,选取了虎门高铁站、东莞西站和东莞火车站等3个轨道交通枢纽作为TOD重要试点。
关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行动计划。包括2个重点督办项目和5项重点推进工作。分别是全面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有效扩充公共教育资源和加快固体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实施水污染治理“厂网运营一体化”试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基层文体设施服务效能等。
关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的行动计划。包括1个重点督办项目和1项重点推进工作。分别是支持次发达镇加快发展和加强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统筹管理。力争到2018年,全市次发达镇GDP三年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0%以上次发达镇突破100亿元。其中,市每年统筹安排10亿元的扶持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次发达镇的产业发展。
关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1个重点督办项目和3项重点推进工作。分别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加快推进社会融合、制定出台出租屋管理地方性法规、推进住房保障等。
关于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1个重点督办项目和5项重点推进工作。分别是推进城市更新连片改造和加强“两违”整治、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推进规划管理体制和规划审批改革、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魅力小城和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