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区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特别注重引进并依托科研院所的创新研发能力,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托科研院校,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
近日,由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重庆固高科技产业园在永川高新区凤凰湖产业园开建。这个产业园建成后,将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技术应用研发、人才培养和机器人控制系统生产于一体。据重庆固高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固高科技产业园将分两期来建设,目标是引进机器人和智能装备领域方向的研发团队,其中计划引进专家5名,研发团队5-10个,以此充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研发。
据了解,重庆固高科技产业园已经不是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我区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了。两年前,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就与我区组建成立了凤凰湖机器人众创空间,面向重庆市场孵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集成应用企业。
据悉,固高科技的核心技术最早来源于香港科技大学,目前,机器人众创空间入驻了接近20家企业,开发了咖啡机器人、写字机器人、自动点胶设备、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项目。
依托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力量,固高科技在我区除了开展科研末端的应用技术研发业务外,还成立了重庆固高长江研究院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进行科研前端的基础共性技术研发。
重庆固高长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迪介绍:重庆固高长江研究院共性研究分四个层次。第一个是最底层的芯片层,研究院将打造通信、传感、以及驱动的芯片,真正让中国制造用上“中国芯”;第二个层面要打造感知层;第三个层面是驱动控制策略层;第四个层面是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研究院希望共性研究为整个机器人产业做出相应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固高科技只是我区引进的科研院所之一,目前我区已引进了哈工大、华中科大、西安交大、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在永设立了重庆3D打印快速智造创新中心、数控机床协同研发中心等9个科研基地和研发平台。
对此,永川高新区凤凰湖产业园负责人表示:在产业园发展规划上,特别注意引进科研院所,发展研究院经济,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整个项目资源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打造完好的产业生态链,建立了一批产业发展共性技术平台,为园区入驻企业提高质量品牌提供研发检测和技术培训服务。
正是由于科研实力的提升,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告别了来料加工组装的初级发展阶段,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源源不断地闯进了国内外市场。例如,由威诺克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创生产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的“双Y轴发动机缸盖(体)智能化生产线”,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售价还比同类设备便宜近50%。今年7月份,我区还成为了第二次《工业机器人控制装置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组会议举办地,重庆广数机器人、重庆固高等企业成为了国家标准的制定单位。
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到自主研发装备、参与制定行业国家标准,再到未来的芯片、物联网核心技术开发,研究院经济发展思路不仅是让我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还带动了我区相关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数据显示,1-7月,我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87户,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29.6亿元,同比增加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