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为西安发展建言献策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2-24

  从智慧社区、垃圾处理的民生话题,到以商招商、特色小镇等社会经济话题,在昨日举行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中,十位政协委员积极为我市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言献策。

  打造“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王选委员代表市民革作了《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 着力打造“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的发言。他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打造“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列入西安市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并参照历史记载和传统文化习俗,恢复、仿建梨园博物馆、梨园论坛、梨园大剧院等文化项目,实现文物的文化背景与现代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同时,以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为龙头,开发梨园文化一条龙商业产业链。并采用“梨园文化+”与PPP模式,开发戏剧服装、脸谱面具、皮影等文化产品资源,促进文化经济相得益彰,推动西安文化旅游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李煦委员代表市民盟作了《关于加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的发言。她建议,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效能意识;强化岗位培训,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建立健全校本研修活动机制等,大力推进教师素质发展的“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社区”等教师成长模式,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实践反思、拜师学艺、同伴互助、撰写博客或其他网上学习形式,促进专业水平全面提升。

  以“文化+”推动西安

  丝路文化高地建设

  “文化+”战略是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霍炳男委员代表市民建作了《综合施策 精准发力 以“文化+”推动西安丝路文化高地建设》的发言。提出文化与第一产业融合,使得“创意农业”改变三农状况,成为扶贫帮困的利器;与第二产业融合,将促进工业旅游与工业设计蓬勃发展;与第三产业融合,使得产品与服务更加多样化多元化。为此他建议,西安应当继续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运用“文化+”思维,用更好的文化、创意、技术、模式和机制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其中,不仅应进行资源整合、政策跟进、择优突破,还应金融先行等。如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创办文化银行,创建“文化金融示范园区”等。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建立“志愿者+社工”服务队伍

  陈宏委员代表市民进作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的发言。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智慧社区建设初步实现了“零”的突破。如何更好推进智慧社区取得新进展?她建议,将智慧社区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服务,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确保智慧社区建设落到实处,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奠定基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统一的智慧社区建设要求和平台标准,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摆脱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建设模式,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可以探索建立“志愿者+社工”的智慧社区服务队伍。

  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

  张国隆委员代表市农工党作了《关于我市垃圾处理工作的建议》的发言。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就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做了大量的工作,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但垃圾处理量逐年增大、处理方式单一,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他建议,从市级层面尽快制定完善垃圾处理的规划和立法工作,把垃圾处理作为品质西安建设、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重要抓手。学习先进地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先进经验,发挥“烟头革命”“厕所革命”的蝴蝶效应,制定出台有关垃圾处置的政策法规,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环保大格局。他提出,可到国内先进城市调研,加大对垃圾焚烧技术的宣传普及,让群众了解和认同。并对新建垃圾处理场所的选址和建设提出建议,将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成为园林式单位。

  民心相通文化先行

  加强丝路沿线青年交流

  崔安庆委员代表市致公党作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安与丝路沿线国家青年交流的建议》的发言。目前,西安与丝路沿线国家青年交流工作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规模、层次、效应不断提高,呈现出了崭新的工作局面。为进一步促进西安与丝路沿线国家青年交流,他建议文化先行,增进区域内青年的文化认同和理解;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成立丝路沿线国家交流平台,形成顺畅的联动协作机制,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杜绝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同时,增强政策沟通与支持,推进配套措施和制度建设,建立合作信誉,建立企业咨询服务机构,为相互间青年往来、项目合作、商贸物流、金融活动提供便捷的咨询服务和法律支持。

  挖掘自贸区政策优势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陈慧委员代表市九三学社作了《关于加快西安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 完善我市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建议》的发言。近几年来,我市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不断增强,但目前金融市场秩序和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他建议,充分发掘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有序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共享国际市场投融资经验与发展机遇,设立总协调机构,保持国内外两个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简化外资投资公司、评级机构设立审批程序,适度放宽管制,探索在自贸区内设立内外分离、适度渗透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提高金融风险监管能力,他建议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制订《中小投资者投资保护条例》,建立金融市场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制定金融市场业务操作的风险管理流程。

  加大以商招商力度

  使招商引资变成“全民”工程

  刘明亮委员代表市工商联作了《关于加大以商招商力度的思考与建议》的发言。以商招商更容易取得信任,招商成功率更高。他建议,提高认识,不断加大以商招商力度,把以商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制定统一的组织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引导奖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每年筛选一批商家、企业、项目作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以商招商的梯次,并重视商会作用的发挥。他还建议,要注重“特色小镇”建设中以商招商作用的发挥,关注专业化、企业化的以商招商队伍培育。结合各自特点,开辟专门的园区作为以商招商的“根据地”供企业选择,拓展企业在以商招商中的回旋余地,提高以商招商的成功率。

  打造西安特色小镇

  促进大西安发展

  孙文琳委员作了《关于创建西安特色小镇的建议》的发言。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的命脉。她建议,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加强产业内的融合,实现信息化、系列化、高端化;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产业,推进专业化发展,充分展现西安国家级中心城市的五大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特色小镇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不能变成开发区、产业园区之类行政色彩浓厚的“建制镇”,要彰显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入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的理念,设计运用良好的PPP模式,政府采取委托、特许经营、基金等方式扶持小城镇的开发建设。

  加快治理违法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刘国兴委员作了《加快治理违法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发言。他建议,解决违建问题,要坚持“预防为主,惩前毖后,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原则和壮士断腕的决心。用发展的举措治违,给群众创造价值,包括为规划区域内集体土地“找出路”、完善土地交易制度、制定《集体土地征收征用办法》等。同时,加快推进地方立法,保障违法建设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借鉴杭州、三亚、重庆、深圳等地经验,制定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专项规定,下沉执法力量,保障监管和行政执法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并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治理长效机制,尽快实施“多规合一”审批改革,完善“职能部门+属地乡镇+基层组织”网格化管理。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