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聚八方英才促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2-24

  2月22日讯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两聚一高”,要求切实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关键靠人才。省委于近日出台《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努力打造体现江苏“高度”、形成江苏“标志”、作出江苏“示范”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增强人才动能,为实现“两聚一高”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本报今起推出系列解读,梳理其中的亮点和意义所在。

  如果说创新是发展的主引擎,那么人才就是创新的点火器。面对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态势,《意见》集全国各地所长,吸收运用近年来省内各家先行先试成果,聚力人才引用、聚焦活力释放、聚合要素保障,精心布局,力求为江苏创新发展集聚强劲动能、增添持久活力。

  激活本土力量:

  以创新创业为指针

  《意见》强调要“高度重视用好本土人才”,更好地发挥本土人才作用,聚焦产业发展,加大产业领军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更加突出创新创业导向,强化产学研合作互融。比如,探索推行高校工程技术学科的应用型教学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应有半年以上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可定期享受带薪学术休假开展专业进修或研发创新活动;支持企业科技人才到高校兼职等。此外,还有“产业教授”“大学生企业工程师”“企业大学”“创客学堂”等新名词,也充分体现了产学融合、产教融合的新型人才教育培训形式,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意见》特别提出培养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在拓宽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不仅开了“政策口子”,还配置了具体的实现路径。如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有望“贯通”,企业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还可参照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推行企业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制度,享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待遇,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这些对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将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要求积极发掘和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加强乡土人才技能培训和技艺传承,引导他们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作为省人大代表,乱针绣第三代传承人朱军成曾建议加大对乡土人才、传统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产业集聚,传承传统文化,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在以他名字命名的“乱针绣名师工作室”里,仅他本人直接传授辅导的学员就达到1200多人,其中有60多人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多人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我这个乡土人才这么‘吃香’,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现在加强乡土人才培养写进了省里的文件,我代表全省扎根基层一线的乡土人才表个态,在‘两聚一高’的新征程中,一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带领民富,共奔小康。”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