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中,“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温商回归”这三招,正成为最关键招术。以“三改一拆”改变城乡环境,拆出发展空间;以“五水共治”修复山河本色,治出转型实效;以“温商回归”引入优质项目、纳入发展活水——站在历史新方位,温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纵深推进,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大拆大整”展现“温州力度” ——日均拆违量保持8万平方米以上
本报讯(记者严芒芒) “终于开拆了!”昨天,鹿城区广化街道上桥村拆迁户郑先生感叹道。现场一台台挖掘机进场作业,一栋栋老式旧房在轰鸣声中倒地。这是鹿城区春节以来第一个启动旧房拆除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新春伊始,瓯越大地上发生的这场“大拆大整”攻坚,正展现着“温州速度”与“温州力度”,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希望和梦想。
自去年10月10日鹿城双屿农房倒塌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把“大拆大整”摆到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策,以釜底抽薪的决心根治各类乱象,实现了“年内初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上下同欲,一个个样本、一个个“最”字,折射出各地攻坚破难的干劲——打响全省治危拆违“第一炮”,瑞安玉海街道沿江新村推进全省单体体量最大的D级危旧房改造项目;拆出城中村改造的“新常态”,18天完成整村拆除的“横渎速度”,66天完成908户签约的“塘西速度”,打造全省首例完全货币化安置村改项目的平阳样本……各地不断刷新拆征加速度,攻坚出了“当年签约、当年腾空、当年拆除、当年建设”这一城中村改造的新常态。
坚持“拆、整、改、建”环环相扣,整出了转型升级的“新空间”,向人们展开了一幅幅发展的新蓝图。乐清大荆打响铸造业淘汰战、苍南宜山向再生纺织业开刀、瑞安东新产城融合带整治锻造轻工业……各地“减”掉落后产能,“加”出发展新空间。据悉,我市今年计划新增众创空间200万平方米,建成小微企业园500万平方米,为小微企业和“双创”经济发展提供空间。
“大拆大整”,正成为我市培养干部、历练干部、发现干部的主战场。全市点派3360名优秀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到“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一线担任项目攻坚专员,针对重点地块、重点片区,组建“攻坚狮团”提升战斗力,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破解。
这“温州速度”与“温州力度”,构成了温州“大拆大整”破竹之势。截至2月20日,全市改造城镇危旧房4423幢、农村危旧房9701户;完成城中村改造签约48483户,拆除旧房41488户、597万平方米;关停取缔“四无”生产经营单位4.8万家,盘活存量土地1.6万亩。坚持“有违必拆、控新化旧、拆违先拆危”,日均拆违量保持在8万平方米以上,新增拆违总量1107万平方米。
温州治水创新推出“六字经” ——向剿灭劣五类水目标发起总攻
本报讯(邵闻)在轰轰烈烈的“五水共治”大行动中,作为全省任务最重的温州,治水工作可谓“可圈可点”:率先探索市级饮用水源地保护补偿机制改革;开工全省最大PPP投资水利建设项目;11条河道入选全省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占全省总数的1/4……新春伊始,温州又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以治水“六字经”,向剿灭劣五类水目标发起总攻。
我市江、河、湖、海、库俱全,但曾经一度面临水污染严重、水灾害频繁、水资源分布不均等突出问题。2013年年底以来,温州举全市之力向“水”宣战,建成了一批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水体污染的消除,百姓看得见,但水质真正的提升,还需数据来说话。今年,我市明确以治污为重点,全面剿灭剩余20个劣五类断面,并创新提出治水“拆、截、清、封、防、调”六字经,即“大拆大整”、截污纳管、清污清淤、封排污口、防止反弹、生态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