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提出以“机器人智造”计划为统领,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探索一条全新的路径——
作为广东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东莞松山湖(生态园)机器人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肩负着推动东莞乃至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任。“未来东莞将以建设千亿元产业集群为目标,努力打造中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先行市。”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说。2016年初,东莞市政府出台“一号文”,宣布全面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推出50条务实措施大力推动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如今,“机器人智造”计划实施已满一年,东莞市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迅速发展,集群化态势初显。记者了解到,松山湖(生态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镇,目前已聚集了100多家机器人企业,初步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商的机器人产业链条。区内仅2016年就新增高企17家,高企总数达40家,平均每4家机器人企业中就有1家是高企。
要素聚集,破解关键核心技术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上,功能各异的莞产机器人集中亮相,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者。“巡逻机器人非常有趣,我们希望能把产品带回厄瓜多尔。”在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展区,来自厄瓜多尔的哈维尔教授边看边赞不绝口。
过去一年中,东莞在“机器人智造”计划框架下,从应用先行、产业培育、全链布局、技术引领、集群发展、要素支撑等六大方面实施一系列产业新政策,着力推动机器人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对接,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需求侧方面,东莞以创新政策推动“机器换人”,扩大机器人应用示范市场,加快“东莞制造”的智能化改造。在供给侧方面,东莞大力引进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突破机器人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加快培育发展机器人产业。
在东莞松山湖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测试厅里,一台机器人正熟练地对广州酒家的月饼进行分拣包装。从取盒到装饼、放刀叉、封盖、贴码,再到装箱和托运,这条S501流水线一天能包装3万盒月饼,相当于20人的工作量。
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是进驻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的第一家企业。短短5年时间,该公司已成功突破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及驱动控制、高速实时视觉检测和开放式可扩展工业机器人系统软件等三种技术瓶颈,成功推出并联机器人、SCARA机器人等多款产品,成为小轻量型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
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长期制约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痛点,东莞在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过程中十分重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着力打造高端平台、吸引龙头企业、聚集领军人才。这些创新要素的聚集,使部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已达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156家机器人企业里有36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占23%。松山湖的机器人产业,从大脑——芯片设计及应用技术,到中枢神经——运动控制技术,再到触觉神经——智能感知技术,甚至是执行机构中核心部分——编码器技术等多个软硬件环节都有了良好基础。
值的关注的是,国内十大运动控制器企业中,固高、众为兴等均已在松山湖建设研发基地,另有多家运动控制器领军企业有意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预计3年后,松山湖有望成为国内运动控制器研发生产最集聚的地方。
机器人产业能否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关键在于人才。去年,东莞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开出了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并着力为他们栽好“梧桐树”。目前,广东省首批科研创新团队领头人李泽湘,已率领500多名机器人领域的科研人员扎根松山湖,并发起成立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该基地连同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等平台一起,将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世界级的机器人研发创新团队集聚在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