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助力经济站上“智”高点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2-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之年,在2017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中,省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优化供需结构”放在第一位。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省提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参加省两会的很多代表、委员都向记者表达了同一个观点:改革应让市场扮演更重要角色。

  用无形之手减少“政策损耗”

  致公党江苏省委的一份提案显示:如果一个环节因“政策损耗”打了8折,那么,省、市、县三个环节下来,落实到基层就只剩五成。“大打折扣的改革自然无法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改革红利。”致公党江苏省委的一位委员告诉记者,以华侨在我省投资兴业为例,虽然,我省专门推出了《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华侨投资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优惠政策,但受政策消化落地和“玻璃门”限制影响,华侨投资在育幼养老、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领域仍存在一定限制。

  “现有的相关扶持政策分散于发改、经信、科技、商务、海关、税务等职能部门,企业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尤其是部分扶持政策仅面向内资企业,针对侨资企业的扶持政策兑现力度不够,侨资难以享受与内资企业同等待遇。”该委员表示,如果市场主体遭受不公平待遇,改革的力度就被大大弱化了。

  如何才能减少“政策损耗”?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国家认为,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值得信赖,房地产去库存就应更多依托于市场的无形之手来调节。“以拆迁回迁房为例,虽然有货币和房子两种补偿方式,但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部分地区由政府成立了开发公司,并希望拆迁户都要房子,却忽略了所在城市房价上涨的动能是否充足,给去库存带来障碍。”

  企业降成本不再被动等待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降成本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分明确: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措施,加强专项督查,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确保为企业降低成本1000亿元以上。省人大代表、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之伟在激动之余,向记者表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不应该被动地等着政府的“东风”,而应主动降本增效。

  据徐之伟介绍,作为江苏传统日化制造企业的龙头,隆力奇近年来不断推进两化融合,向信息化要效益,大力推进智能车间和智能制造。目前,智能系统帮助公司牢牢掌控整个生产流程,使得企业运营成本一年降低5000万元。

  企业有能力降低成本,政府有义务为企业提供更良好的降本环境。省政协常委、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认为,“政府可以破除能源资源行业的垄断,让有能力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参与竞争,让能源资源价格回归其应有的市场价格,使企业有能力负担相关用能成本”。在企业用地方面,杨德才认为,政府应当规范土地二级市场,鼓励企业进行土地承租,让市场来决定土地的价格,企业按需求来决定土地租赁年限,从而降低用地成本。

  补短板可借力民间资本

  “近年来,我省生活性服务业需求高速增长,但与居民日益发展的生活消费需求相比,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还存在着相应滞后:服务总量供应不足;覆盖盲点依然存在;行业水平尚难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行业监管亟待完善。”农工党江苏省委集体提案指出,我省当前的发展短板,既有一部分是我国当前国情经济水平决定的,也有一部分是地区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不成熟造成的,但更多是由于一些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不彻底所造成的。

  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五大领域补短板专项工程,完善补短板项目储备和推进机制,重点在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强化民生保障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加大补短板力度。

  “在这些领域的‘补短板’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力量自然必不可少,但同样应借助市场,形成‘四两拨千斤’之势。”农工党江苏省委一位委员认为,以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为例,省市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加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还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从满足居民普遍性基本需求入手,逐步向实现个性化定制高品质服务过渡,从而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红利惠及到更多人群。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