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商务大有可为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1-23

  北京连续九年位居全国最大的城市消费市场地位。1月22日,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再次迈上新台阶,突破1.1万亿元大关,达11005.1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十三五”开局之年“开门红”。12月当月实现社零额1100.7亿元,同比增长9.7%,继11月之后再创史上最大单月零售额规模。同期,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闫立刚第一时间解读了这一数据,并给出了北京商业领域接下来一年里的发展风向。

  后劲儿足成看点

  闫立刚表示,从全年的商业服务业、内贸工作看,运行指标低开高走,圆满收官;推动疏解提质并行。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16年一季度北京只增长了2.2%,半年时同比增长3.8%;1-9月同比增幅为4.8%,这与市政府下达的6.5%左右的目标有很大差距。1-11月,北京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6.1%,特别是11月,同比增长达到13%左右,达到1099.3亿元,创下单月最高销售额;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再次迈上新台阶,突破1.1万亿元大关,达11005.1亿元,同比增长6.5%。在商业服务业中,消费的贡献率达70%左右。2016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商业服务业要坚持疏导与提升并举,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北京疏解专业市场、物流中心149个,新建1700个商业便民网点,生活性服务业连锁化率全市提高5.2%,城六区提升了5.5%,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生活性服务业标准规范的体系。2017年,北京的商业服务业工作要继续贯彻北京核心的功能定位。

  融合发展成趋势

  闫立刚认为,从2016年商业消费发展趋势看,北京商业消费呈现了融合的趋势,包括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融合,业态的融合、跨界融合和跨模式融合。

  在北京最为明显的融合是业态的融合,目前在多个社区出现的社区商业服务业综合体,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例如新建设的东单菜市场,引进品牌商业企业,既有蔬菜肉蛋,又有家政服务等业务。据闫立刚介绍,北京2016年共建设了20个类似的综合体,方便老百姓生活。

  另外,商业与旅游、文化、体育、金融等跨界的融合,促进了商业和融合的行业共同迅速发展。目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让人们摆脱了对现金的依赖。2016年线上、线下网络消费与实体商业融合发展也是一个亮点,北京新建了15家O2O的跨境进口商品直营店,成为消费升级的新去处。

  不能忽略的是,北京作为首都,与央企融合抱团发展也是北京融合发展的优势之一。据闫立刚介绍,在他走访了在京的79家央企后,发现了90个合作项目。“这样既是我们为中央服务,也是我们发展自身很大的动能。这方面大家也可以来相互地抱团发展。”闫立刚表示。

  不过,闫立刚强调,在融合发展的阶段不能丢了主业,不仅不能丢,还要用工匠精神,极致的思想做强主业。“百货业态,超市业态,便利店业态,最后不能做得四不像,否则可能被别人超过,甚至被吃掉。”

  互联网+商务大有可为

  互联网+商务将是北京商业重点培育的领域。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实现总消费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网上销售是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049亿元,增长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8.6%,拉动全市零售额增长3.3个百分点。

  “互联网+商业服务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像电商、跨境电商、C2C、B2C、F2C等,电商带动力在47%左右,6.5%的增长将近一半是电商的增长。” 闫立刚认为,“但是电商的发展并不稳定。所以发挥电商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

  数据显示,北京市零售额2016年一季度增长只有2.2%,其中电商一季度增长为负的2%。年底的增长速度在20%左右。

  同时,移动互联网能够进行客户分析,对推动商业的发展也是新动能。对政府来说,“互联网+”也可以促进放管服的结合。比如说执法过程当中,通过互联网实现了食品追溯体系,目前可以对1024家肉类加工网点进行追溯。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