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电(记者 江耘 林波)开放经济是宁波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重要增长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近年来,宁波在城市规模、经济总量、服务功能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但“成长的烦恼”逐渐多了起来。在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等制约因素加大的背景下,依靠资源等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灵了。
1月20日,在浙江两会期间,浙江人大代表又一次选择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站在十三五的起点为宁波开放经济建言献策,牢牢抓住经略海洋的机遇,以构建开放经济为起点,筑实制造业先发优势,打造新引擎,支撑和引领宁波经济发展。
“传统产业可以不传统!”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俞雷在谈及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时道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传统产业可用“+”的方式进行升级,例如“传统产业+互联网”、“传统产业+自动化”。
俞雷表示,在新常态下,企业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作为政府而言,就要做留住人才的环境,“我们要做的便是引进人才,让他们去创新,然后政府把资源配置好、平台搭建好,并引进相关的要素。”
的确,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生产方式,站位创新风口,宁波正筑实制造业先发优势带动开放经济发展。
材料和装备是制造业二次发展的核心。
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教授杨丽华表示,宁波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而这便是宁波发展其他产业的底气。
早年,宁波便看到了新材料中蕴藏的千亿蓝海。2004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落户”宁波;2013年,全球首条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线在宁波慈溪落成投产;同年,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拔地而起……新材料的漫溯生长,正逐渐勾勒出宁波的工业“新骨架”。
与此同时,宁波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经历着蜕变,并逐渐成长,已初步形成了一批高档数控机床、电脑针织横机、工业机器人和智能仪器仪表等拳头产品,在全国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