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工业和信息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的精神,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实力,强化扩量提质补工业短板,实现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战略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为主线,以招大引强作为强链、补链、延长产业链的重要抓手,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加快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型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和配套能力,积极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大力培育智能制造和北斗产业,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总量,打造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力争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培育产值600亿元企业1家、100亿元企业1家,50亿元企业2家;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扶持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名牌产品,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二、重点任务
以电子信息加工贸易型企业为重点,突出产业和产业链招商,推进产业集聚、壮大企业规模、加快产业配套、强化创新驱动,确保电子信息制造业“一年打基础、三年稳增长、五年上台阶”。
(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及科技研发优势,集中力量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江南工业园区、高新区(含南宁综合保税区)、经开区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集聚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引进产业链和功能链上紧缺环节的配套产业,构建地方特色明显、辐射和带动能力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区和配套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配套完善”的发展模式。
(二)做大做强重点制造
建立完善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加强产业政策扶持,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加大重大项目跟踪协调工作力度,做大做强网络和通信设备、数字视听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智能控制设备等重点制造产品。以引进建设制造、封装测试生产线为切入点,努力推动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电子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发展。
(三)加快产业配套建设
充分发挥本地原材料、基础加工优势,重点引入配套研发、生产、物流等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着力培育一批优势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企业。加快发展电镀、模具、注塑、电子元器件、光学器配件、声学器配件、精密电子零件、电线电缆、IC零部件、印刷板电路以及包装等配套产业,大力支持电子信息产品物流配套项目和电子设备研发检测认证机构项目建设,推进配套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四)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大力发展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推进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设计过程中的创新应用,推动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智能管控,推广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提高制造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