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据悉,武汉产业基地将主要发展新一代航天发射及应用、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激光、新材料新能源、军民融合、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集群。
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必将成为航天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大力推进商业航天发展,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快速崛起,这些航天的“新生力量”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引入了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颠覆了航天发射、卫星应用等领域,将商业航天推向了新的高度。
为大力发展航天产业发展,武汉市专门成立了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实际推动产业基地专项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2015年10月30日,在湖北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宣布,集团正与湖北省武汉市合作,共同打造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据介绍,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落户阳逻开发区,总投资1500亿元,按照宜业、宜居、宜游的原则,可容纳1000家相关企业入驻,园区企业直接产出能力1000亿元,能带动社会相关产出约3000亿元。
根据《方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优先发展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等主导产业,以快舟运载火箭为基础,面向微小卫星提供廉价快速、响应灵活的商业航天发展服务,到2020年形成年产50发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以及年产40颗100公斤以上、100颗100公斤以下商用卫星的制造能力,力争到2020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由核心区、支撑区和辐射区组成。核心区选址于阳逻开发区古龙产业园,总规划面积30至40平方公里;支撑区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武汉院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等区域;辐射区包括孝感、远安、襄阳和武汉城市圈的航天产业园区(集聚区)。他的设立符合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推动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促进航天产业全面创新和集聚发展,形成国民经济新动能和新亮点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