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解决住的问题 暖了人心留住人才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1-20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市政府公开挂牌督办的“18项民生重点工程”65个项目全面高效地完成了年度任务。那么,这些民生项目究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便利?大连晚报今天推出《2016民生工程回眸》专栏,为您细细道来。

  “去年我作为新就业职工申请了公租房租金补贴,每个月政府给补贴240元,一季度一发放,一次能拿到720元,有了这笔钱,我给父母买了两件棉衣。马上要过年了,这是我给父母的春节礼物。”去年,我市实施了人才住房保障计划,刚刚就职的小车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记者了解到,在大连市2016年18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推进住房维修计划“一二三”工程包括电梯维修、老旧住宅下水管网改造、老旧住宅维修。这些都是与市民生活中衣食住行的“住”息息相关的。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了解到,目前这些项目均已超额完成。

  棚户区改造,住新房冬天再不用烧炉子

  去年年底,家住拉树房村平房的杨凤文别提多高兴了,总向周围的亲戚朋友打听装修的事。因为她即将搬进棚户区改造后的新房。杨凤文说:“我岁数大了,每年冬天都很难过,冬天冷得自己烧炉子,费劲还不暖和。”杨凤文年岁大了,盼着念着早一天住进统一供暖的新房里。

  跟杨凤文一样,这一带要搬新房的居民每天都是喜笑颜开的,邻居老陈的儿子准备结婚,他有一套带院的平房,按照相关规定,他申请了一套二室房和一套一室房。老陈说:“这房子太理想了,两套房,我和老伴一套,儿子结婚和儿媳妇一套,而且儿子住得近,彼此间有个照顾。我就盼着赶紧入住新房了。”

  家住旅顺口区的吴艳丽也是棚户区改造的受益者。她在棚户区改造时选择了货币化补偿。“我家在主城区这里,各种补偿算下来,每平方米补偿了8000元,足够在这附近买一套房了。”对于像她一样,在主城区住习惯了,原址又不再建新居的百姓来说,更愿意选择货币化补偿,然后就近购买新住房。

  为了有效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国家、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我市在加快推进集中连片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基础上,将城中村改造、城边村改造统一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稳步有序推进。

  2016年,省政府向我市下达棚改开工任务指标8071套(户)。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棚改开工8190套(户),指标开工完成率101.47%,其中货币化安置4389套,货币化安置比例53.59%,完成国家和省政府要求10月底开工100%的任务目标。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