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加快了广纳英才的步伐。
11月22日,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城市行”活动第二站在上海启动。这是继今年5月在深圳举办首场活动后,成都再度发出“人才西南飞”的邀请。
“作为第二站,我们在人才引进的导向性方面做了更精细的定位,更切合上海产业经济的特质,偏向金融行业、文化创意产业、电子信息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人才招揽。”活动现场,成都市人才发展中心主任黄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成都已陆续开展多场“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城市行、高校行、海外行”系列活动,组团出门招揽人才。成都正在用制度化、常态化的做法,打响“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创新创业、成都都成”的城市名片。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通过不断的“引才”、“揽才”和“聚才”,将人才优势最大化,无疑将助推成都更快、更稳地登上“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
●从“沪漂”变“蓉漂”
“成都是一座宜业宜居的城市,同时近年来成都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有目共睹。”11月22日下午,在本次活动招聘会现场,应聘者陆先生向记者分享了他选择成都的理由。
陆先生说:“上海是中国人才、资金最集中的地方,但所带来的竞争同样激烈,一些行业近年也遇到瓶颈。而成都,作为大西南的中心,随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启动,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很大。现在的成都很像以前的上海,正处于腾飞阶段。”
和陆先生一样,在招聘会现场,许多“沪漂”希望能够抓住成都抛来的橄榄枝。值得一提的是,“蓉漂”——这一去年2月才诞生的词,更成为了现场的热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创享天府 智汇成都”——“创享”谐音“创想”,表达成都与创新创业人才共谋发展的愿望;“智汇”通“智慧”,意欲展现成都为广大高素质人才提供和谐包容的创业环境。
“我很惊讶!”面对招聘展位前总是满座的情况,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企业这次带来的职位需求包括金融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两个高管职位,但应聘的人才始终坐满招聘展位前仅有的三个座位。同时,外地人才对成都表现出的热情也让王先生大为吃惊,“这次应聘者的人数和质量相当可观,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收到了十几份求职简历”。
王先生告诉记者,本次收到的职位简历中,仅有三分之一应聘者是川籍。“从谈话中也可以了解到,这些应聘者工作时间阅历都比较丰富,而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是他们想去成都的重要原因。毕竟近年来成都发展很快,机遇也比较多,相对而言,在上海得到的机会就会少一些”。
王先生表示,虽然公司的薪酬待遇可能无法与上海本地企业、跨国公司相比,“但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展现能力的空间和舞台。毕竟成都相对欠缺这样的人才,他们的到来能够切实地接手更多的项目”。
●组团“走出去”精准揽才
从深圳到上海,从美国硅谷到以色列特拉维夫,成都正通过“海外行、城市行、高校行”等系列活动,通过“政府+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新型招才引智活动,组团赴国内一线城市、著名高校或海外人才聚集地招揽人才。
所谓不唯地域引进人才。当前的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不过,虽然抛出了橄榄枝,但人才落户成都能否实现自身价值,成都引进人才又是否能助其一臂之力?人才的选择绝非易事。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选择最合适的人才,成为摆在成都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这次,在深圳行的经验之上,成都做好了“精准之上更准确”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