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都与美国硅谷虽然各处地球的两面,但一些相似的特征让两个地方看上去并不遥远。作为全球顶尖的创新创业中心,最近两年来“高冷”的硅谷为何要向成都频频抛去橄榄枝?
尽管成都与硅谷的面积、人口等差异很大,但两者的创业氛围和治城理念很像。尤其在创新、创业、吸引科技投资者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未来5年内,硅谷与成都将在高科技成果孵化加速、科技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
成都充分彰显了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城市精神:开放包容,用好“家底”引入全球智慧。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2015年8月,四川省被中国列入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其中成德绵(成都—德阳—绵阳)为先行区。这是中国对四川、成都创新改革发展的巨大支持。
2016年6月24日,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明确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作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主题,着力打造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作为四川省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肩负着首位城市的责任担当,成都动作频出: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以创新为驱动城市发展新引擎,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目前,围绕着“一个目标、两个通道、三大抓手、四大战略、五大保障”这一总体思路,成都已经编制完成了全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而该方案也已获四川省全创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这意味着,围绕着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这一目标,成都将有着更为清晰明确的路径和大刀阔斧的行动。
发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展露国际舞台,成都已站在新的起点上,迈开了追赶美国硅谷坚实的步伐。
数据披露,近年来,成都在双创领域的成绩正在被广泛关注。2015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共248583户,其中自然人投资者213837人。也就是说,去年有21万多人加入到“蓉漂”行列,2016年一季度更提高至平均每天新增“创客”680余名。
创新改革精神一以贯之 率先实现创新驱动
2016年,四川已全面启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四川省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未来五年的“头号工程”,成德绵则要率先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探索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开展先行先试,实现“三年试验突破”。
在此思路下,2016年7月,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编制完成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同时,成都还加快构建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十条”“人才新政十条”“军民融合十条”等“三个十条”组成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保障体系,建立了“新经济指数”“双创指数”“成都全创指标体系”三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监测体系,全面推进185项年度专项改革任务,在各个领域汇集出90余条经验事项。
成都市相关领导明确表示,成都将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改革试验任务,集中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取得率先突破,在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力争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科技投入水平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