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成本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效益下降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相对于税费,企业家认为缺乏核心材料、核心技术是关键。
“自贸区做了很多工作,企业备案从10天降到1天,但是准备资料时间比较长。制造业还有很多许可制度可改进。”
万丈高楼平地起。正值地方两会季,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在“振兴实体经济”上着墨甚多。
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实体经济,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空间收窄,发展面临很大挑战。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正致力于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
实体经济发展也牵涉方方面面。上海市政协委员、力康集团董事长沈钦华说自己现在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为医疗器械产品必须要做电磁兼容性(EMC)检测,但由于检测机构和人员有限,要等很久才能轮到;不完成检测,也就无法进行接下来的审评、上市销售。
“千军万马就卡在那里。”沈钦华说。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日前开幕。1月15日公布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称,上海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这其中,在制造业上,上海聚焦了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而在服务业上,则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四个中心”功能,促进金融、航运、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月初,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发布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在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4个系统的评价体系中,上海力压香港继续排名第一。作为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也将进一步帮助企业降本减负,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先从沈钦华说的电磁兼容性检测说起。这一检测是判定医疗器械电磁骚扰与抗骚扰能力的重要技术项目,直接影响医疗器械产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使用安全,是国际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指标之一。
沈钦华说,医疗器械产业比较特殊,一个成熟的产品从研发周期到工程样机的制造,到临床试验到最终拿到注册证,顺利的话一般都要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