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建言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1-16

  东莞举行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座谈会暨农村集体经济组建60周年宣传活动总结大会。东莞市农业局和市农资办相关负责人、村基层管理人员,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以及东莞本土院校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共约150人参加活动。2016年是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组建60周年。东莞市农业局牵头举办了征文约稿、主题评选、专题展览等系列活动。

  1956年11月,农村集体经济正式建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农业合作化、建设人民公社、推行双层经营体制、推动农村工业化、促进转型发展等历史阶段,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过60年发展,目前,东莞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五。

  在当天举办的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能指出,在日益不确定的村社集体收益中,如何发挥集体收益的再分配功能,对于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战略考虑。因为村社集体经济的再分配职能,对于村社居民来说,是一个具有高度正当性的文化期待;而对于基层社会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的政治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林业和资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林业与资源教研室主任刘金龙建议,未来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应适时推动政经分开,剥离集体经济组织的政务管理职能;尽早组织政策攻坚,解决集体物业“不合法”的原罪;大胆探索建立合作社联盟,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拓展集体经济发展新方向。

  下午的总结大会上,东莞市农业局局长张永忠表示,这次活动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参与者众,以深刻的思考、客观的论调,剖析了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困境与问题,梳理了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经验,系统探究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的方向与趋势,活动办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据统计,活动过程中,论文征集和约稿共收到了100多篇文章,分别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小学、行政系统、作协、文联、社会组织及个人;网上主题评选持续了17天,投票突破50000票;12月16-29日在东莞图书馆举办的图文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社会反响不俗。

  大会还为论文征文获奖者举行了颁奖仪式。北京大学教授刘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金龙、东莞本土作家刘松泰三人荣获一等奖。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以及东莞市委党校、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社科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等市内外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纷纷斩获荣誉。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