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企业“机器换人”增加优势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1-16

  2016年全球增长疲弱且不稳定,“东莞制造”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纵然如此,还是有一批传统企业表现出不错的增长势头。从当学徒到创业办厂,到后来选择定制西装,陈建国经过20多年的磨炼,成为了东莞定制西服行业的佼佼者。

  “过去一年,公司的业绩还是不错的,现在香港的周大福都是我们的客户。”东莞市柏文度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文度”)创始人之一陈建国自信地说。在行业普遍感到不易的服装产业,“柏文度”仍然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主要还是选对了定制西服的方向,并适应形势应用“机器换人”增加生产优势。

  从学徒成长起来的“大咖”

  陈建国是学徒出身。他说,上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后,进入了香港亲戚在莞城办的厂,当时学做西裤、裙子和衬衣。厂里聘请的香港设计师、裁缝师傅,让他受益匪浅。

  亲戚的这家工厂,是东莞较早一批“三来一补”港资企业。后来,亲戚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继续经营工厂,陈建国就开始接手。1996年,他创立了“柏文度”这个西装品牌。

  为什么会选择西装定制?陈建国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东莞越来越多人开始讲究商务礼仪穿西装。“我们认为,定制西装将来会是个趋势,就把香港的设计和技术人才请过来发展”。

  倚重集体制服

  在“柏文度”刚创立时,定制西服领域的大规模企业并不多,也成为行业的黄金期。陈建国回忆说,以前企业的日子好过,市场竞争没那么强烈。当时“柏文度”个人定制西服的单价起码都要2000多元,一套西服要4000多元。

  受到市场、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碎片化订单不可避免。过去批量生产的集体制式西服,也在走向私人定制。而碎片化需求的增多,又使定制西装的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即长单缩成短单,大单拆成小单。

  大单少了,小单多了,订单碎片化正在成为新业态。订单碎片化的出现,考验习惯做长单、大单企业的生产能力、工艺流程。正是因为如此,“柏文度”加大了集体制服定制的市场。陈建国说,综合成本高企的个人定制西服,让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加大集体制服的比重。

  现在,在“柏文度”的生产比重中,集体(企业、机关、行业协会商会)制服定做的比例占到了30%,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机器换人”增加优势

  从事私人定制的传统西服厂商,正在面临新的尴尬,就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碎片化需求要求生产效率提高。

  陈建国说,批量的制服定做和碎片化需求,给实现“机器换人”提供了现实基础。工厂已经引入了自动裁床机等智能化设备,专门用以提升定制西服的生产效率。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