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现质量型发展,与科技创新分不开,要让科技创新成为新常态下引领深圳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昨日(11日)下午深圳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委员们认为,深圳应积极借势,抓住创新创业的有利契机,在产学结合、成果孵化、产业集聚和驱动转型等多方面发力,不断挖潜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引领深圳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市政协副主席王大平参加了分组讨论。
打造梯队式 “组合引擎”
在提及深圳经济未来发展趋向时,“科技创新”是新常态下深圳发展的原动力这一观点得到委员共鸣,引起热烈讨论。“龙华区挂牌后,不少产业园都在招兵买马,对科技创新型人才和企业更是求贤若渴。”委员仙新民提到,科技与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牵引力。
“科技创新一直是深圳发展的灵魂,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华为、腾讯等已经成为影响力巨大的龙头企业。”委员杨浩勃表示,在这些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深圳还应进一步加大扶持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形成梯队式的“组合引擎”,不断拉动深圳经济的持续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和企业转型
委员居学成认为,科技创新一定要在产学结合和科研落地上形成实效,让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成果,才能进一步提速深圳产业的驱动发展,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委员罗文华也提出,要加大对企业的有效减负,包括政策扶持、税收减免等,让科技创新企业实现产业集聚,为深圳城市和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和价值。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价值和潜力巨大,要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引领。”委员们建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多渠道扶持力度,让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优化价值和产能,与国际前沿科技和发展成果形成有效对接,不断抢占科研与市场先机。
加速布局高端制造业
“科技创新需要在加大研发的基础上布局高端制造业、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委员们认为,目前仍存在一些影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包括数据、产业环境与人才。其中,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作为最重要因素仍然严重匮乏,但单凭企业的力量,不足以解决尖端人才引入难题。
“深圳如果想要在新一轮高科技竞争中胜出,就需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委员邹胜龙认为,深圳正努力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迈进,人工智能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领域。
委员们建议,应充分发挥深圳的地域优势、政策优势、经济优势、环境优势等,从政策层面和产业发展层面,明确深圳政府对于人工智能行业的支持和重视,打造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其中非常核心的一步,就是要有规划地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尖端人才,并为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提供薪资补贴和配套服务,消除其后顾之忧,并且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多渠道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重视发挥“新老”人才创新力量
科技创新发展的内核是人才创新力量的集结和优势发挥。“人才的交流引进对深圳未来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委员康飞宇和李勇提出,要建立全方位系统性的人才引进制度,为人才集聚和发挥作用提供前提和保障。
“深圳不但要重视孔雀团队等创新型科研人才和团队的引进,也要重视发挥为深圳发展打下奠基作用的‘老’人才的持续作用发挥,他们的经验和积累依然对深圳未来发展充满鲜活的重要作用。”委员们纷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