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赋予青岛“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两大功能定位。
●按照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目标,到2020年,海洋GDP占全市GDP比重将达到30%以上,成为全国海洋经济领军城市。
●新目标、新起点、新跨越,青岛海洋经济持续发力!
曾几何时,科研能力突出是青岛海洋经济的标签。拥有全国30%以上的海洋科研和教学机构,汇聚40%的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承担着50%的国家海洋重点科研项目。
站在2017年的新起点,青岛海洋经济结构悄然形变,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7.5:45.5:47调整为2016年前三季度的3.7:52:44.3,一个产业结构更加高端的海洋产业路线图清晰可见。
《中国主要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对海洋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度增长,青岛市投入规模和青岛市海洋技术市场成交量排在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目前,“一谷两区”对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40%,成为全市经济的新引擎;董家口经济区、保税港区多点开花,竞相绽放;邮轮母港、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国际航运中心蓄势待发,前景无限……
青岛,海洋科研之城正向海洋产业之城迈进!
海洋经济百花齐放
●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东北亚区域邮轮母港、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未来青岛海洋经济的发展更加多元而丰富
2016年12月15日,海洋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正式启用,计算能力达到了理论峰值每秒2600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计算速度,为目前国际海洋领域性能最强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未来将支撑透明海洋立体观测网络,向全深海基因组计划等海洋科技前沿提供技术保障。与此同时,海洋数据共享平台的启用,将大大推动中国海洋科技的发展,对我国实现海洋数据的共享、共用将有里程碑的意义。
假如说青岛是凭借数量可观的海洋科研机构和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造就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的话,那么,未来青岛海洋经济的发展则将更加多元而丰富。
其中,作为西海岸新区十大功能区之一的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通过影视文化产业的带动,智慧科技的应用,以及多景区的联动,三条千亿级产业链正在这里快速崛起。两三年内,影视、科技、旅游三大产业集群将崛起在灵山湾,吸引1000家以上企业入驻、2000万以上旅游人口、10万人就业,建成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
而在东岸,青岛邮轮母港自开港运营以来,吸引了众多邮轮公司的关注,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MSC地中海邮轮世界三大邮轮公司齐聚青岛邮轮母港,均开设青岛邮轮母港的母港航线运营,成为国内主要邮轮母港开港首年邮轮靠泊最多的港口。未来,青岛港将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青岛市海上旅游门户、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
再把目光转向北岸,经过8年的创新发展,青岛高新区已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中国唯一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坐落于此,石墨烯产业发展全球领先;“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吸引来世界机器人制造企业的“四大家族”——瑞典ABB、德国kuka、日本发那科和日本安川电机在此设厂;完备的创业生态系统孵化一个个创业梦想。
蓝色新增长极形成
●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正在推进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近年来,青岛市充分发挥市级重点项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提升作用,以点带面,促进相关行业产业链不断向纵深延伸,引领一批百亿级、千亿级城市新发展极加快形成,其中,多个蓝色新增长极正在形成。
青钢搬迁、山东液化天然气(LNG)、40万吨矿石码头、董家口万邦物流等16个市级重点项目入驻董家口,新加坡万邦、马士基集团、荷兰皇家孚宝、瑞士摩科瑞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也纷纷入驻,一座崭新的港城正在蓬勃兴起。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预计到2020年将接待邮轮200个航次,40万人次国内外游客通过邮轮母港进出和访问青岛,邮轮母港将成为青岛新的国际会客厅和城市名片。
西海岸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为代表的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积极对标“好莱坞+硅谷”模式,打造国际领先的影视产业基地,世界“影视产业硅谷”日渐清晰。
随着科创慧谷、青岛网谷、联东U谷、青岛高新国际企业港等项目加快建设,红岛经济区新型服务业态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层级不断提升,一座“科技型、人文型、生态型”的新城正在加快建设。
蓝谷经过5年建设,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这些项目立足世界海洋科研最前沿,极大提升了青岛科研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正在加快形成。
目前,青岛市正在全力推进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在打造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方面,围绕海洋强国国家战略,加快项目引进建设,撬动青岛在更高层面更高水平实现突破。加快中国蓝谷、西海岸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实施“海洋+”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深远海开发综合保障基地、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加快推进深远海装备研发制造项目、万达游艇产业等重点项目,力争在海洋科研领域,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服务领域加快引入建设一批示范作用强、引领带动大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