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本、融资等很多方面的创业环境大不如前。对于很多创业企业来说,硅谷可能已经不是最佳选择了。”类似言论屡现报端。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近两年就有Rdio、Theranos、KiOR、Powa Technologies、Quirky等有望成为各自领域独角兽的企业,在硅谷被淘汰、被遗忘。
全球领先房地产服务提供商Savills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董事会成员、华西区董事长胡裕华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今天再有一个比尔·盖茨想在硅谷创业搞出微软,已经基本上不现实了。”
世界各地随之涌现出一些新兴城市,与硅谷对标,甚至想取代它的位置。比如荷兰南部的艾恩德霍芬市、智利的圣地亚哥、印度的孟买,以及中国的一些城市。
对于中国的这些城市来说,躬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哪一个城市最有可能对标硅谷?
2016年,Savills进入中国已经21年,进入华西区域则已满10年。它来看中国的创新城市,具有更国际化视角和客观准确的判断。
作为成都10年的见证者,站在国际机构的视角,带领Savills开拓华西区的胡裕华来深度剖析成都这座城市的创新力,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发展速度:比当初估计还乐观
上世纪90年代,胡裕华进入内地做Savills内地市场的开拓者。从1995年的广州,1996年的上海,到1999年的北京,可以说,前10年,胡裕华见证了中国一线城市崛起的全过程。
“其实,1996年的上海也不怎么样,跟今天的上海有蛮大差距,当时甚至连一家茶餐厅都找不到。上海第一家茶餐厅还是1998年的时候出现的。”胡裕华说,当时他听到上海打出口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口号时,只是心生怀疑一笑而过。但到了1999年的时候,刚好3年,真的已经是大变样了。
他用切身感受体验中国第一批大城市的快速兴盛,现在的成都正带给他相似、甚至更强烈的感受——“成都发展得比我当初的乐观估计,还乐观。”
2006年,胡裕华带领团队进入成都开拓市场,其直言当时的成都的确还很“二线城市”,但2006~2016年这10年,成都的发展速度惊人,GDP增长率保持在双位数,比北京、上海甚至香港还高。虽然成都的基数相比更低,但这座城市的10年发展确实亮眼,未来潜力也很惊人。
真正吸引Savills早早进入成都开拓市场的,胡裕华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成都对企业的吸引力非常大。
“中国很多城市都有外资和外地企业进入,但如此扎堆进驻的城市,恐怕只有成都——港资开发商基本都在成都有项目,在中国有项目的外资开发商也基本都会在成都设项目,国内的大型开发商更是如此。”